“南堡精神”永不褪色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0月14日 14:15:56 杭州日报 |
197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长篇通讯。 南堡精神纪念馆。通讯员 何小华 摄 记者 郑莉娜 陶元 通讯员 何小华 “‘南堡精神’不能忘、忘不得,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更需要‘南堡精神’。”日前,位于杭州桐庐县分水镇的南堡精神纪念馆修缮一新,不但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南堡人重回故土,一拨拨党员干部也纷至沓来。76岁原南堡村老村支书沈法明特意带着26岁的孙子沈天正过来参观。灾难锻造出的“南堡精神”,早已成为沈法明做人做事的力量源泉。他常常教育后代,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办事,这是我对党的承诺!” 桐庐南堡,南倚群山面朝江,良田百顷曲水旁。这个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在50年前曾遭受“灭顶之灾”。1969年7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席卷了整个南堡村,1500余亩良田被冲毁,地表建筑损毁殆尽。在困难面前,南堡人没有倒下。他们擦去眼泪,在党的领导下,靠自己的双手在受灾当年就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197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为题的长篇通讯,报道了南堡人民的英雄事迹,南堡被誉为“江南大寨”。这种面对大灾大难毫不畏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概括为“南堡精神”,成为教育、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创建业绩的强大精神力量。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桐庐县把弘扬“南堡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深入领会“南堡精神”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成为主题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 拒绝“等靠要”坚持“闯变创” 敢为人先创新不止 当年,面对只剩下一个破灶头、半间屋架、一棵苦楝树的家园,南堡人民战天斗地,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重建了新南堡,创造了人间奇迹。这种拒绝“等靠要”,坚持“闯变创”“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延续至今,成为桐庐开展主题教育中的鲜明品格。 10月10日,分水龙潭渡·妙笔神话小镇开工,这个投资21亿元的项目成为分水历史之最。这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成为分水制笔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南堡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前行,这种精神无一不体现在分水的发展上。譬如分水制笔,从原来的一支小小竹笔杆,现在做到了中国制笔之乡,产值达到了68亿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实现了一个个‘首创’和‘第一’。”分水镇党委书记余哲华说,如今分水镇早已打破单纯作为制笔加工地的概念,以产业带旅游,以旅游促产业,再加上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陆续入驻。
|
原标题: “南堡精神”永不褪色 |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