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再忆“南堡精神”:泰山压顶不弯腰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07月09日 10:10:41 中新网浙江 |
南堡纪念馆。桐宣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6日电 题:50年再忆“南堡精神”:泰山压顶不弯腰 作者 郭其钰 “南堡精神”纪念大会。郭其钰 摄 一面是在洪灾中遇难的215名杭州桐庐南堡村民姓名,一面是为建设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移居他乡的480户南堡户主姓名,一面是描绘“梦中家园”南堡的诗句……7月5日,在南堡“7·5”洪水发生50年后,南堡纪念碑在桐庐分水镇正式揭幕。纪念50年前那场灾难,更纪念灾难中孕育的精神。 “7·5”洪灾亲历者沈法明。郭其钰 摄 1969年7月初,桐庐分水江流域连降暴雨,上游多座水库崩塌,江水猛涨。7月5日,位于分水江畔的分水镇南堡村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1000多人的村庄,210多人遇难。 南堡灾后重建(资料图)桐宣供图 特大洪水中,南堡村所有房屋、地面设施、耕地全部被冲毁,400余亩良田变成沙石滩……当年有名的鱼米乡,瞬间“一无所有”。“洪水过后,南堡村只剩下一棵苦楝树,一个破灶头和半间屋架子。”曾在那场洪水中九死一生的原南堡村党支部书记沈法明回忆。 南堡灾后重建(资料图)桐宣供图 “质朴的南堡人并没有被自然灾害吓倒。”时任南堡村展览馆讲解员、桐庐县“知青”陆安玉说。灾难发生仅一周,南堡人就重新回到破碎的家园,不等不靠开始灾后重建。 南堡灾后重建(资料图)桐宣供图 灾后贫瘠的土地上,南堡人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硬是从沙石堆里挖出了23万斤早稻谷,又争分夺秒种下300多亩晚稻,600多亩玉米、荞麦等晚秋作物。建起245间油毛毡简易住房,暂时安置了社员们的基本生活。 受灾当年,南堡就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并向国家出售余粮。当时,南堡被誉为“江南大寨”,一时成了人们争相参观学习的榜样。 197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泰山压顶不弯腰》长篇通讯,报道了南堡人民抗洪自救,重建家园的事迹。南堡人民这种面对大灾大难毫不畏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被概括为“南堡精神”。 在如今的南堡,依然流传着当时重建家园的美谈。“7·5”洪灾过后,住房、家具奇缺,每个家庭都十分困难。1970年元旦,南堡村为当年在灾后第一批结婚的青年举行了简朴隆重的集体婚礼。 婚礼中,新娘汪炳香的打扮与众不同。她腰缠大围巾,腿裹新山袜,脚穿一双草鞋,肩挑一担簸箕,扁担头里还挂着一件新蓑衣。“这分明就是出工村妇的打扮,哪里像出嫁的新娘。”彼时参加婚礼的南堡村民回忆,大家知道这位新娘嫁到南堡不是来享清福的,她是来与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重建新家园的。 “7·5”洪水孕育出的“泰山压顶不弯腰”精神,确已成为南堡人民的精神坐标。 2005年5月28日,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南堡村连同灾后重建的房屋、良田、大坝、机埠全部被淹没在坝上水域之下。1300多名南堡人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再次泪別故土,移居到桐庐全县各地,开始移民生活。 如今的南堡,满湖碧水如镜,四围青山耸峙,湖水下面的南堡村早已成了南堡人“梦中的家园”。但在南堡人看来,房田屋舍虽深藏湖底,“南堡精神”却厚植心中。(完) |
原标题: 50年再忆“南堡精神”:泰山压顶不弯腰 |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