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大眼睛·圆桌会”合力寻找破难“良方”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11月10日 08:30:41 |
“垃圾分类”问题在哪?难点在哪?如何破解? 首场“大眼睛·圆桌会”合力寻找破难“良方” 本报讯(本报记者)11月7日上午,首场“大眼睛·圆桌会”在县融媒体中心举行。针对“大眼睛”栏目前期刊播的《县城部分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成效堪忧》,来自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文明办、部分街道、社区、物业等单位工作人员与居民代表围坐一起,围绕我县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如何继续做好垃圾分类等主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让垃圾分类可执行、可落地、能长效的“良方”。 垃圾分类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居民分类意识淡薄、督导员日常督导不到位、分类设施功能不完善…… 住宅小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在谈论目前我县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时,大家提到最多的还是“居民分类意识淡薄、督导员日常督导不到位、分类设施功能不完善”,以及由此造成的垃圾分类质量有所下降。 “实行垃圾分类后,居民在参与垃圾分类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垃圾分类取得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时间长了,确实有疲软现象,不能定时投放、定点投放,垃圾分类不正确的情况越来越多。”居民代表徐加庆深有感触地说。 接过话茬,盛亿物业负责人李娟结合自身工作谈了看法:“目前各小区乱扔垃圾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不定时、不定点投放,分类不严格,有的甚至直接从窗户往下扔垃圾,这些现象每个小区基本上都会有,包括我们上尚府小区。” 垃圾分类工作,社区负责人是参与者也是管理者,迎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宇放总结了两年多来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经验与做法,并直面了其中的问题,“去年,我们社区的康乐网格小区被评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但不可否认,目前垃圾分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垃圾随意投放、随处投放、随时投放。垃圾分类设备存在数量上不足和功能上不完善。” “各小区落实情况参差不齐,老旧小区和无物管小区分类情况较差。非投放时间段厢房外总能看到垃圾包,少部分业主的分类正确率也有待提高,还有沿街商铺的垃圾分类很难监管。”同样是社区负责人,中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胡欢也在工作中看到了各小区垃圾分类普遍存在的问题。 “垃圾分类”难,到底难在哪? 行政执法取证难执行难、末端处置不到位、各方管理不到位…… 圆桌会上,大家针对我县垃圾分类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度探讨。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保障中心方彬表示,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具体有两点:“一是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淡化,二是行政执法存在取证难和执行难。行政执法是倒逼居民进行垃圾精准分类和定时定点投放的有效举措之一,但现实中因监控视频存在盲区以及一些技术原因,给行政执法取证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对拒不执行处罚行为的居民也缺乏有效的强制性手段,对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也未与个人诚信制度挂钩,导致曝光和执法效果有限。”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入住率增加,部分小区垃圾厢房已超出承载极限,难以满足居民的投放需求。”桐君街道党工委委员钟洁认为,老城区建造厢房空间有限,再加上居民对厢房的邻避效应,厢房建设选址本身就困难重重,原本的投放点位勉强可以满足居民投放需求,现在却是完全不够了。 钟洁还结合自身街道工作经验,提出厢房开放的时段与部分居民生活规律不匹配。上午6:00~8:00、下午19:00~21:00两个投放时段虽能满足大部分的上班族,但周边一些餐饮店、夜班工作者就无法在这个开放时间段进行投放。 城南街道党工委委员俞秋萍则认为,垃圾分类末端处置的不完善,也是垃圾分类存在种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县资源化回收利用主要依托市场主导,尚未形成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存在较高经济价值的垃圾回收比例较高,而低价值垃圾无人回收或回收比例低的现象,直接降低了垃圾分类减量化效果。 迎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宇放表示,社区80%以上住宅楼都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老旧无物管小区,其中还夹杂了不少沿街商铺、综合市场等,在没有物业管理协助的情况下,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就存在不确定性。但盛亿物业负责人李娟却认为,随着小区入住率的提高,周边的配套设施没有随之跟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物业进行管理,也难以将垃圾分类落实到位。 管理上存在不足和缺位,是居民代表林良君指出的其中一个原因。他提出,少部分督导员存在责任心不强现象,未对居民垃圾分类不精准或不分类的行为进行检查、劝阻和指导,同时许多小区物业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缺位现象,未在非垃圾投放时间段内起到监督、巡查作用。 居民代表施雅琦说:“居民分类意识淡化,多半为了图便利。督导员也有所松懈,督导力度相较执行初期有明显疲软现象。”居民代表徐加庆也提到,垃圾分类的投放时间和部分业主作息时间不匹配,导致很多不定时定点投放的现象产生。还有一些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垃圾分类知识学习不够,导致垃圾不会分、分不好。 如何持续推进?大家这样说 充分发挥督导管理作用、增设垃圾厢房延长投放时段、加强宣传教育和考核奖惩…… 面对当前垃圾分类出现的种种问题,对于今后我县该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大家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分享自己的意见建议,为建设美丽桐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言献策。 “改善垃圾分类现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垃圾分类督导员的作用,将督查情况与督导员绩效相挂钩。用好垃圾厢房视频监控抓拍,加大不文明行为曝光频次,让不文明行为主体红红脸、出出汗。面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扛起责任,迎难而上。直面痛点难点,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小区物业的主体作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保障中心方彬率先表示。 桐君街道老旧小区较多,楼宇距离较为紧密,街道党工委委员钟洁提出,可借势借力,把握住老旧小区改造、老城有机更新规划调整等契机,统筹规划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增设垃圾厢房,尽可能满足居民投放需求。而针对各个小区呈现出的不同情况,他表示:“桐庐现行的‘两定四分’机制与部分居民生活习惯不太符合,可以结合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对必要的点位延长投放时段,增加服务时间,有条件的点位甚至可以实行全天候开放。” 城南街道的情况则大有不同,对此,街道党工委委员俞秋萍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城南街道无物管区域垃圾分类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接下来,街道将会对有物管小区进行进一步整改。“我们会根据小区情况,统筹资金、设备安排,逐步完善社区考核机制,压实物业责任,将垃圾分类情况纳入社区考核当中。” 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迎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宇放提出了新的角度:“可以在垃圾投放点位上设立教学点,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现场教学。同时,面向‘新桐庐人’的宣传也不能落下。桐庐本地垃圾分类的政策、社区的投放点位和时间段等知识,都要宣传到位。”此外,他还表示,开展垃圾督导员奖励机制,引导督导员在四个小时工作时间之余,也能主动自觉进行宣传督导。 中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胡欢闻言表示赞同。她说,要充分发挥垃圾分类督导员作用,以培训方式提升督导员工作素养,完善垃圾分类的工作内容及细节。在定点投放时间段上,根据当下的天气状况,可以进行夏令时、冬令时的区分,方便居民定时、定点投放。 与居民接触最多、最了解居民生活状况的非物业莫属,盛亿物业负责人李娟表示,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建议适当延长定时投放时间或进行全天候开放。另外,对乱投、不定时投放等行为要进行一定的处罚。 县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县精神文明创建指导中心主任潘艺在发言中提出,垃圾分类工作系统性强,要发挥各个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合力。同时也要做好资金保障、队伍建设等工作。“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携手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美丽桐庐建设更有底气,生态底板更加靓丽。” 大眼睛有话说 召开“圆桌会”不是目的,而是我们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手段。首场“大眼睛·圆桌会”虽然只有半天时间,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围绕“垃圾分类”这个主题,部门、物业、社区、居民四方齐聚在一起,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商量对策,在坦诚交流中交换了彼此意见,在互动讨论中汇聚了民情民智。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如何把“圆桌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转化为可行性方案,这就要考验相关职能部门的魄力和水平了。 垃圾分类是项系统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们是否敢于直面这些问题?是否乐于倾听各方面声音?是否善于破解目前存在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职能部门如何回应,我们拭目以待。 |
原标题: 首场“大眼睛·圆桌会”合力寻找破难“良方”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