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托起百姓的“健康梦”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10月31日 08:23:37 |
我叫李晓岚,是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医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于病房、导管室和门诊,尽自己的力量为病人解除病痛,赢得生的希望。 从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最快的十年。拿我们心内科来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医疗设备的更新迭代,治疗技术手段的快速进步。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心血管疾病,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0万,其中80%是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所致。就诊时间延迟,早期治疗时机延误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因素。以往病人送到我们医院,由于没有DSA等先进设备,我们只能通过简单的药物处理后立即将病人转运至杭州的上级医院。但一个小时的车程,路况和病人的情况都难以预料,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对病人和家属来说,都是多了一分希望。 2019年,桐庐一院引进了全县第一台价值近千万的DSA设备,用于心脏和全身血管造影,同时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的医生也都完成了相关技术和手术操作培训。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让急诊病人不用再紧急转移至上级医院,留足了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成功抢救了更多心梗、脑梗、脑出血、外伤血管破裂等急诊病人。 硬件设施的提升与改善也不止于此,智慧诊疗、院前急救网络建设、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全覆盖……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桐庐深化合作办医的脚步从未停歇。瑞金-桐庐合作医疗联合体成立并运营,再到市一医院全面托管县一院,医联体建设在深化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提升、人才队伍培养、分级诊疗建设、健康知识宣教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院区医疗质量和服务整体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十年间,桐庐从“资源下沉、特色发展、信息跑腿”三个方面稳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让村里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看得上病。 3家县级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13家医共体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建设3个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每周下派专家40余名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坐诊及业务指导,为基层科室学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依托慢病联合门诊、家庭医生工作室等服务载体,我们心内科医生也定期前往成员单位开展门诊,并以1人加入多团队形式融入到全县188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全面参与“两慢病”管理工作,平常在微信群里分享一些科普知识,病人有问题时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沟通交流。 如今,市一各科的专家也会每周来医院坐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双向转诊通道畅通,县里的老百姓足不出县就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记者 李雯) |
原标题: 努力托起百姓的“健康梦”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