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码”使用情况如何?口罩佩戴是否规范?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5月19日 08:39:35 |
“场所码”使用情况如何?口罩佩戴是否规范? 记者探访县城部分沿街商铺和农贸市场 本报讯(本报记者)使用“场所码”是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的重要举措,可以对流动人员情况和人员聚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流调溯源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县城春江路、下杭路、瑶琳路的部分路段,以及部分农贸市场,查看“场所码”使用情况。 上午10点20分,记者来到位于瑶琳路的百姓书店,该店在入口处张贴了“场所码”,并放置了测温仪等设备,但无人员管理,市民进入扫码全凭自觉。经询问,店员表示负责核验“场所码”的人员去了洗手间。 在位于瑶琳路220号的手机寄卖行,店主将“场所码”贴在了大门口,恰巧有顾客进入,店主请顾客扫码并出示进行查验,查验无误后才可进入。 临近饭点,不少市民前往餐馆就餐。在恒祥面馆,虽门口贴有“场所码”,但并没有工作人员要求顾客扫码,有两位顾客未扫码就直接进入了面馆。不远处的华记面馆同样将“场所码”贴在门口,顾客排队扫码,待店长核查后再入店。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绝大部分商铺贴了“场所码”,但也有少数未贴。位于瑶琳路的华统鲜肉,春江东路的小牧优品,学圣路的亮剪理容、车匠洗车、新千年板材、乾铖房产等店铺均未贴“场所码”,店员表示工作人员已经去打印“场所码”,将尽快张贴好。 在青山农贸市场出口处,身穿红马甲的市场工作人员和县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引导市民扫“场所码”,并仔细查看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来采购的市民都十分配合地掏出手机扫码。 “如果遇到没有智能机的老人,我们就请他们出示身份证进行帮扫。”该市场工作人员表示,大部分市民都能理解配合。 市场内部人流量不大,采购的市民都规范佩戴口罩,但个别摊主将口罩拉至下巴处,肉摊摊主一边抽烟一边切肉,防疫和卫生意识还有待加强。 大丰村菜市场规模不大,仅设置了一个入口。入口处有两名村委工作人员落实扫码、测温工作。走进市场,同样存在摊主不规范佩戴口罩的情况。 最后,记者来到桐君综合市场。该市场目前仅设一个出入口,且有多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提醒市民扫“场所码”。此外,还有两名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在市场内部不定时地检查,提醒摊主、市民戴好口罩。在市场内部,有的摊主在讲话时会摘下口罩,有的则摘了口罩吃东西,时刻佩戴好口罩的意识有所欠缺。 “现在市民来买菜,大多会主动扫‘场所码’。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机,也忘了带身份证的话,志愿者会帮助老人进入市场代买。”县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 |
原标题: “场所码”使用情况如何?口罩佩戴是否规范?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