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会计使命” 矢志“专业报国”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3月03日 08:12:32 |
吴卫军 坚守“会计使命” 矢志“专业报国” 记者李雯整理通讯员温迪/文来源 《桐庐乡贤》 人物名片:吴卫军 桐庐县瑶琳镇人,1966年出生。著名会计师,资深金融专业人士,现任德勤中国副主席。1985年毕业于杭州商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国内地获得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资格(ACCA)第一人,曾任ACCA全球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香港会计师公会的会员。长期为金融行业提供审计及咨询服务,并对银行业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著有代表作《走在会计发展和银行改革的前沿》《资本的眼睛》,译有《银行管理要义》《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值得信赖的顾问》《专业主义》。 吴卫军常说,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是幸运的,而出生在60年代的会计师更是幸运中的幸运: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国家经济开启了蓬勃发展的大时代,他也从最初的懵懂少年,在金融业和会计业一路成长为“掌握专业知识、能为中国金融体系建设做点实事的专业会计师”,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 ACCA中国大陆第001号会员 1988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同时,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开始和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接触,着手安排为国家培养懂国际经济形势、懂跨国企业管理、懂国际会计准则的专业会计师。 这年11月,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吴卫军有机会参与了由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总裁安诗娅·罗斯女士(Anthea Rose)率领的最高级别代表团来华访问的接待工作。正是这次接待工作,成为吴卫军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ACCA代表团中的巴瑞·古柏(Barry Cooper)教授是个直性子的澳大利亚人。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他就很大声地对我说:‘你要考ACCA,这是一个好机会!’说实话,当时我内心是茫然的,不知道考ACCA究竟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我心里还想着拿奖学金去美国或英国留学。”吴卫军回忆,那个时候,对外经贸部的领导希望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等到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在两地经济融合的过程中,就会有懂国际经济形势、懂跨国企业管理、懂国际会计准则、具备内地背景并受政府信赖的会计师,为中国企业签署审计报告。 于是,在外贸部领导的主导和推动下,ACCA项目在中国落地,吴卫军成了ACCA项目的学员,开始参加ACCA的培训。之后,在ACCA的安排下,1989年初,他得到了去香港罗宾咸(普华永道在香港的成员所)实习的机会。 在实习的起步阶段,作为一名学徒工,吴卫军对西方国家及香港自身商业制度的了解少之又少。他如饥似渴地发奋学习专业知识,想象着有一天能把这些专业知识和中国的实际商业环境相结合,运用到中国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去。 在三年的实习期结束后,吴卫军顺利通过了十四门课程的考试,再加上他拥有三年在“四大”从事审计工作的经验,被ACCA接纳为会员,正式成为中国大陆ACCA第一人。 吴卫军说,与同龄人拥有的机会相比,他很幸运地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在那个年代,很多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出国留学,然后留在国外,而他却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做会计师行业的学徒工,利用ACCA提供的机会考取受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成为专业会计师,为自己挣到了一个“饭碗”。但也正是因为留在中国,他才有机会成为国家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弄潮儿。 “憧憬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个会计师” 20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大潮来袭,摸着石头过河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并领会金融体系的运作规律,进一步接受金融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熏陶,吴卫军先后选择到美国纽约和澳大利亚悉尼深造。 “初到纽约,我对国际金融市场一无所知,分辨不出什么是优惠利率(prime rate)、什么是联邦储备银行的抵押借款利率(discount rate)。公司给我分配的第一项工作,是审计一家大型国际商业银行的新兴市场业务,审计货币交易业务。坦率地说,我当时是没有资格、经验、能力和信心来查这盘账的。”回忆初到纽约的经历,吴卫军坦言,那段在“干中学”的日子很艰难,但他深知自己来这里的初心和抱负,更不会轻言放弃。 在对银行的货币交易业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吴卫军接触到了“多币种账簿”的概念,要对用各种不同币种记账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合并起来进行报账,相当于编制外币账目的合并会计报表。 当时还没有欧洲共同体,活跃的货币除本位币美元外,大约还有其他七八十种,如英镑、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里拉、日元、加币、澳币、墨西哥比索……在这个账本中,就是没有十多亿中国人民都在使用的人民币。 “有一天,在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加班的办公楼层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委屈是祖国不够强大。现在想起来,我或许也是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出自问并产生向往的第一个会计师,我期盼着有一天外国人也愿意用人民币来记账。”对国强民富的热切期盼激发了吴卫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国之大任在肩,他深知必须以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与拳拳不息的报国之心来让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1996年,吴卫军举家迁往澳大利亚悉尼。在那里的工作中,他强化了对金融本质的认识,即“金融必须要务实”;他学会了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剥洋葱”的技术,可以对“融资融券”这样漂亮的金融产品进行风险分析。 或许是他在国际金融界闯荡多年逐渐累积起来的自信和服务客户的决心,他可以轻松自如地投入到客户服务中,也使得他在服务于JP摩根、法国巴黎银行、大通曼哈顿这样知名的金融机构时,能够从容地到这些企业的财务总监办公室里,共同讨论复杂的商业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澳大利亚期间,吴卫军曾出席过该国副总理提姆·弗歇尔(Tim Fisher)主持的贸易论坛,他积极地向澳大利亚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推广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市场。1996年12月12日,澳大利亚金融专业报刊《货币管理》第五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吴卫军说,中国就是未来……” 回想起自己从一名只会打算盘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能为中国金融体系建设做点实事的专业会计师,吴卫军表示,他心里充满了无比的感恩。纵然行遍多少国度多少城市,他一只老旧的行李箱中总是带着一幅中国地图,因为他深知自己肩上有服务于国家建设的担子。 为社会提供干净的资产负债表 2002年3月16日,吴卫军代表服务中银香港重组上市的专业团队,参加中国银行建行90周年金融研讨会。 谈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吴卫军说:“我参与的中国银行香港业务的重组上市工作正进入攻坚战,但是我意识到金融体系改革的真正舞台在内地。如何改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才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真正战场。” 这年秋天,在完成中银香港重组和上市项目后,他义无反顾地举家从香港搬迁到北京工作。在回北京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他积极参与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这项宏伟事业中,协助国家推进金融改革。 他参与主持了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营运重组、资本重整和财务报告三大关键领域的改革设计和执行“银行改革路线图”。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第一线,为他服务的客户——中国银行摸清了家底,出具了在中国银行历史上第一份满足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审计报告,帮助中国银行于2006年成功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 在2008年到2009年间,吴卫军被借调到英国金融监管局工作。回想起这段工作经历,吴卫军说:“很难想象,英国政府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时刻,接受一名来自中国内地的专业人员,并不受限制地到其监管机构工作。后来我了解到,英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一个重大的国别敞口是‘中国’。外国人也开始认真地研究中国了。他们需要我的专业知识”。在借调期间,吴卫军很努力地学习和研究自己负责的每一个课题。后来他能给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机构写出有内涵、有深度的研究论文和汇报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英国的这段工作经历。 2009年12月,吴卫军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走在会计发展和银行改革的前沿》。 “我希望把我的所学所想全部交付出来,因为作为中国第一代专业会计师的代表,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专业知识就得不到很好的传承,那么,国家在我身上的投入就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后续我们的专业梯队建设就会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出现断层。”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式,他坦言,中国的政府部门很需要懂金融的专业人士,而他能做的就是为负责金融工作的领导提供专业支持。2018年,吴卫军专门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做研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为国家管理金融体系的专业化建设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2021年,吴卫军开始担任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签字会计师合伙人。他时常在想:民族的自信源于什么?作为专业会计师,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提供一张干干净净的资产负债表,让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底气、有后劲、有自信。 牢记自己的根脉在桐庐 作为一名专业会计师,除了踏踏实实地把账做好,吴卫军还通过自己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来实现专业报国、服务家乡建设的愿望。目前,吴卫军分别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同时担任行远公益基金会和香港卓智基金会的监事,还有朝阳高端商务人才俱乐部的主席。 作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来自中国的专业会计师,吴卫军曾带领团队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提供赛事预算规划等相关的财务专业服务,全力支持和协助北京冬奥申委高效地推进申办工作,向全球展现中国公开透明办奥运的软实力。 2009-2018年,他义务担任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活动的独立计票员,用专业工作支持“公平、公开、公正”的体育精神。此外,他还抽时间给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的冠军班学员授课,讲解个人财富管理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做人要懂得心怀感恩,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离乡多年,吴卫军时刻谨记自己的家乡在山村,始终牢记自己的根脉在桐庐,积极为家乡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吴卫军老家门口的溪水潺潺地流入分水江,但因为前几年村里搞起了小工业作坊,垃圾倒入小溪,溪水失去了往日的清澈。吴卫军得知后出钱出力,为家乡清除河道垃圾,建造垃圾处理厂,在河边种植桃树、柳树,在他的努力下,清灵灵的溪水又回来了。 吴卫军还非常支持桐庐企业家的发展,2021年6月,他在书香同城举办了“梧桐四季又一年”读书会,邀请原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先生担任分享嘉宾,原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陈彩虹教授等出席。他深情地说:“在这里举办一场世界级水平的读书会,得益的是家乡的人民,而同时向外界呈现的则是家乡的发展面貌和精气神。” 此外,他还坚持为桐庐的年轻人提供专业辅导,每年他都会安排数十位桐庐籍大学生、研究生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大型专业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实习。他说:“我要像带兵一样,把桐庐的年轻人带出来。等到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就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了”。 |
原标题: 坚守“会计使命” 矢志“专业报国”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