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1月24日 08:42:56 |
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火,这是一次叩问信仰初心的党性锤炼,这是一次全面的精神洗礼,这是一次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做到规定动作落实到位、自选动作创新出彩,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不断取得实效。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我们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史明志、以史育人、以史铸魂、以史资政,切实做到‘五学五美’。”在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县领导提出的要求,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广泛认可,汇聚起党群同心、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学。一年以来,我县深化县委常委会重大决策前学理论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制度,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县委常委会重大决策前学理论,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等。 党史学习教育鲜活在基层。在钟山乡烈士陵园,重温解放军在吴宅之战中的英勇事迹;访分水镇富源村红军墓,在老支书的故事讲述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到新合乡金萧支队纪念馆,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光辉历程,传承革命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在回顾百年党史中发扬革命传统,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增志气、壮骨气、强底气。 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春江大地处处洋溢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涌动着砥砺奋进、锐意进取的干劲。 “当年,南堡人民战天斗地,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重建了新南堡。”不久前,在分水镇南堡精神纪念馆,来自老、青、少三代宣讲人为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分享了南堡往事。 这是我县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青桐书院”等载体,组织“8090”宣讲团队,结合桐庐丰富的党史资源,突出桐庐本地特色,通过满怀深情的宣讲,让党史宣讲课堂活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值得一提的是,我县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入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行动,加强宣传引导。譬如:城南街道将全会精神融入喜闻乐见的快板中,让企业职工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富春江镇青年志愿者以越剧新唱的方式,走进村社宣讲全会精神等。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我县始终突出红色教育主线,系统梳理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推出26项红色精神谱系、28家党史学习教育基地、8条研学路线;发布《南堡壮歌》等原创歌曲、戏曲,让“南堡精神”、新时代“快递精神”等红色精神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熠熠生辉”。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说起桐庐的党史学习教育,大家对“新村夜话”这个载体一定不陌生。 就在不久前,桐庐“新村夜话”宣讲团还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如今,在我县各个镇村,“新村夜话”已成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机制和理论品牌。 去年年初以来,我县将坚持了26年的“周四夜学”有机更新,通过农家夜话、庭院夜话、礼堂夜话三种形式,面向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带泥土味、接地气的宣讲活动——“我们最大的目标是通过艺术魅力,提升乡村人气,给农村带来人流量,解决空心村问题和农民就业问题,丰富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乡村致富。”桐君街道梅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方云关心的是如何利用艺术季带动农民增收。 “村里一直以来以‘桐’心议事会为载体,积极探索‘新桑园人之家’基层治理新模式,也希望未来五年大家一起努力干出一番新光景。”凤川街道桑园村村民吴加秋希望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共富的道路越走越有劲。 …… 在“新村夜话”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式的建议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在一一破解中。截至目前,我县已累计组织开展“新村夜话”宣讲活动3024场次,受众144581人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县精心谋划、主动作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迅速升温、全面铺开。通过不断创新形式,进一步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干事为民的务实行动打造别样“温暖之城”。 走“新”更走“心”,我县党史学习教育处处有亮点:横村镇用“图文+机器+织物”的形式,全面展示横村传统针织产业发展脉络和针织企业党建发展历程;钟山乡通过上门送学的形式,给在外的流动党员送上“快递之香”礼包以及党史学习教育读本……一批批接地气的创新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热在基层、热在群众。 学史增信学史力行 把成果落实到为民办实事 “这样的形式真好,在平台上说明问题,走亲干部就立即前来处理了。”日前,合村乡后溪村村民殷书林开心地说。原来,不久前他发现亲戚家的一堵围墙倒了,立即扫了门牌上的二维码反映了情况,没想到走亲干部王君,在收到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扫码、确认、处置。 这是我县党史学习教育为民纾困解忧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我县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建立“民呼我为”12109工作体系,推出“办实事、解难题、减负担、共富裕”十大重点举措,注重从“呼”到“应”再到“为”的全流程管理,形成民意收集、分类上报、流转交办、协调解决、评价反馈的党史学习教育“民呼我为”全闭环机制,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激发为民办实事动力。 ——百江镇“试点推进杭蔬基地建设”项目,架接起原生态初级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杭州市民餐桌的生产供应渠道。 ——瑶琳镇以“三个一”民呼我为工作机制架起干群沟通桥梁,建立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载体,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县融媒体中心“‘大眼睛’新闻舆论监督栏目”项目就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用新闻的力量推动问题整改。 去年以来,我县已开展第一、二、三批“三为”最佳实事项目评选活动,集中评定30个最佳项目,形成10个十佳项目和10个优秀项目。其中,党员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360万小时,办理民生实事54098件次。 一次次回望来路的深入学习,一场场生动鲜活的精彩宣讲,一次次缅怀先烈先辈的追忆活动,一件件直抵人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全县党员干部必将在思想的再洗礼、初心的再觉悟、使命的再升华、忠诚的再淬炼中,迸发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的磅礴力量。 (记者 叶晶) |
原标题: 以党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