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回归”打造桐庐产业新地标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10月18日 08:18:00 |
“数字安防、磁性材料、快递物流、生物医药及健康、新能源”是桐庐“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五大标志性产业,这其中,快递物流产业近年来发展成绩亮眼。 快递产业发展到底有多强劲?一组数据可以表明:今年1~8月,新招引快递关联产业项目48个,协议引资162.9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实现快递关联产业营收220.07亿元,同比增长72.7%;入库税收11.81亿元,同比增长175.56%,占全县总税收的20%。 关注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快递产业地标 促成快递业回归桐庐,我县为发展快递产业拿出了最有力的举措。从2019年启动“快递回归”战略,今年我县正式将“全力构建‘1+3+X’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快递物流地标产业,深入实施‘快递回归’战略”写入了《桐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十四五”期间快递产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今年6月10~11日,新时代快递业党建论坛和第四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相继召开,这不仅扩大了我县在快递行业中的影响力,也在快递行业中正式发出了“党建强音”,为推动桐庐快递产业发展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如果把整个快递大产业比喻成一座高楼,那“三通一达”的总部型项目便是高楼的地基,他们不仅承载着大量的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对整个行业发展起着强本固基的作用。目前,“三通一达”总部投资的韵达全球科创中心、申通国际总部、中通快递第二总部、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研发基地等4个项目已签约落户,总投资额达126亿元,实现了“三通一达”重大产业项目的全员落子。 “三通一达”带来的强大的吸引力与稳固的“地基”,让关联企业纷至沓来。“我们就是冲着‘三通一达’来的。”中微(杭州)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灵军说。这是一家从事智能物流装备制造的企业,得到了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的核心技术支撑。不仅是中科微电,中国金茂、吉利集团、兴能自动化等快递物流产业链企业也纷纷落户桐庐。 为保障快递关联产业项目能够尽快落地、尽早开工、早日投产,我县成立了相关服务专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目前,富春未来城双语幼儿园项目、中汽商用新能源系列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圆通智创园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桐庐双语学校(二期)项目、“陇西生活”萌宠乐园项目、“快递之源”项目等均已顺利开工,完成投资10.77亿元。其中,中汽商用新能源系列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建成投产。 关注行业降本增效 全力建设集采中心 作为快递界的“淘宝”,集采中心自2020年5月6日正式运行以来,影响力日益扩大,各地供应商企业纷纷来桐对接项目并表达了在桐落地的意向。例如,国内自动分拣设备重点企业——康奋威科技,就将自动分拣设备生产基地落户桐庐,并在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2705.10万元,同比增长5倍;2021年1~8月实现销售收入1692.43万元。 2021年1~8月,集采中心新入驻供应商45家,累计入驻供应商241家,实现交易额77.18亿元。它不仅扩大了入驻快递企业的朋友圈,更打破了采供双方的信息壁垒。集采中心作为平台管理方,能够及时有效掌握车辆、车厢、自动分拣设备行业、包装材料等具体信息,涉及原材料价格浮动、企业采购意向情况等多个方面情况,帮助县内制造业企业进一步获取订单、掌握近期采购状况等。 集采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县内快递关联供应商企业在订单获取、产值提升方面受益明显。2020年,全县快递包装企业获取订单10.09亿元,同比增长达40%。自动分拣设备类企业获取订单13.46亿元,同比增长5倍多。 杭州祥龙物流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集采中心的牵线搭桥,业务范围由申通拓展至圆通、韵达及中通。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比2019年增长371%,预计2021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顺丰作为集采中心的股东之一,主动选择在桐供应商,扩大交易。嘉顺印务作为顺丰供应商直接受益,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比2019年增长134%,预计2021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 集采中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集采中心成立后,对县内服务业规上企业新增数以及规上企业增加值的贡献作用明显。自集采中心成立至今年8月,新增规上企业8家,实现销售收入23.54亿元。今年1~8月,集采中心供应商实现税收5902.54万元。其中,县外供应商税收1487.97万元,同比增长18倍;县内供应商税收4414.57万元,同比增长89.81%。 今年7月,集采中心还与中国邮政杭州分公司首次开展寄递耗材集中采购报价会,这是集采中心实现单量、品类、交易模式、采购商、影响力“五大突破”的重要实践。 关注快递服务水平 促进行业优质发展 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如何依靠服务优化、创新驱动、技术进步等激发强大内生动力?桐庐用“两颗心”趟过改革破题的“险水滩”。 第一颗心,是“暖心”。 我县以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在商事登记、建设工程、民生事业等领域不断深化改革——企业开办仅需1天,工业项目和一般产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只需42天成为常态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仅用18天,就完成从拿地到获得施工许可证的过程,再次刷新了“桐庐速度”的记录。 今年第四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期间又召开了“采供对接会”,现场为集采中心供应商兑现政策奖励共444.96万元,极大地坚定了采供双方在集采中心的交易信心。这也是我县对“集采七条”政策的坚定承诺。 我县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设立桐庐县快递企业联合党支部,成立快递行业党建联盟。开展服务快递人专项行动,共发放“快递人桐心卡”320张、“个性化授信贷款”1亿元,为快递人提供个性化专享服务。成立“百家企业大走访”服务队,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及困难,已梳理快递关联企业问题23个,当场解决8个,通过协调相关部门解决15个。 持续开展党员快递小哥亮身份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小哥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服务快递百日专项行动”,成立关心关爱快递小哥专项基金;结合“暖蜂护蜂”党建联盟与@快递小哥平台,加快布局一批“桐庐蜂巢”,落实一批暖心举措,不断提升快递小哥在桐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颗心,是“决心”。 疫情下的快递行业,在服务民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凸显出强劲发展动力。普通老百姓对于快递的要求,是就近、快速、安全、便宜。作为“快递产业之乡”的桐庐,把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化为快递服务民生的准则,率先将快递收寄末端从乡镇一级延伸到行政村一级,老百姓不出村就能收寄快递,打通了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梗阻,开启了快递进村新模式。 我县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末端共配”的快递进村模式,采用公私合营方式,成立第三方共配公司,由职业经理人团队运营,不仅实现全县181个行政村“快递驿站”全覆盖,农村地区的快递投诉率也下降了20%以上,为快递公司节约派送成本每件0.3元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派送70万余件,快递进村率达100%。 快递不止“地面送”,还能“天上飞”。我县利用无人机等新型派件工具,开通派送航线,将快递派送从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并先后在分水镇富源村、富春江镇芦茨村开通四条末端无人机快递配送航线,进一步推进快递进村工作从“行政村全覆盖”向“自然村覆盖”。目前累计飞行5234架次,派送包裹16953个。 今年6月,我县又率先在县政府机关大院内建成全杭州市首个“桐庐模式”无人快递驿站,通过自助取件、寄件等自动操作配置,实现24小时无间断揽件与取件,有效保证了快递保存安全性与取件寄件便利性,同时也解决了机关大院快递三轮车无序停放、快递包裹分散、寄件困难等问题。 此外,投资2.4亿元建设的集企业办公、快递分拣、电商仓储、商业生活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快递集运中心项目已在今年8月进场施工。项目的建成,将实现“一把枪扫描,一条线分拣,一张网配送”,把过去“单打独斗”的各家快递企业整合在同一区块,优化揽派双方利益分配,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又保障了派件的顺畅。 这份“决心”还体现在桐庐快递行业的加快拥抱“数字化”。我县设计开发了“快递智联”应用场景,搭建快递智慧运行、智慧监管、智慧调度三大场景,目前正在接入各项数据。应用场景可展示全县快递整体运行、区域收派、快递进村以及无人机派送等综合实时数据,实现快递小车智慧化监管、快递从业人员风险管控、快递作业场地远程管理,不断提升县域快递服务质量和治理能力。 (记者 金黄璐敏/文 单佳铭/摄) |
原标题: “快递回归”打造桐庐产业新地标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