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最受尊崇的职业让教育成为最大的民生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9月13日 09:09:24 |
让教师成为最受尊崇的职业让教育成为最大的民生 “双减”后的首个教师节 掌声与誓言不“桐”凡响 本报讯(记者滕晶晶)10日,一场特殊的庆祝教师节活动在桐庐中学举行。 时间特殊:这一天是第37个教师节,也是“十四五”时期和“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的首个教师节。 人员特别:县领导夏积亮、丁熠锋、王金才、李军、翁嫣、潘晓萍、祖哈尔、周媛玉,与退休教师、新教师、先进教师、家长代表及我县教育顾问、原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尚可等齐聚一堂,共话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 掌声献给“特殊的幸福” 当老教师代表在荣休仪式上露出百般不舍的神情时,当先进教师代表上台领奖时,全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些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这离不开全县3700余名教师的耕耘,离不开老教师“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的坚持与奉献。 “老师,您辛苦了!”县委书记夏积亮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时说,是你们用自己的爱心、知识、智慧浇灌出了无限的希望。 而在老教师代表袁鹏看来,“被需要是一种幸福”。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在城关中学当过8年班主任、11年年级组长、16年副校长,“谋教育就是谋发展,就是谋幸福”的初心从未改变。 有老教师的示范引领,有外引内育的组合拳,我县师资队伍不断优化。近两年共引进名优教师36人,设立“三名”工作室100个,培养学员近700人。 同步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家门口的好学校”,也令人欣喜。近5年来,我县新建幼儿园8所、小学4所,改扩建学校5所,新增学位近万个,6所中小学加入杭城名校集团。 软件与硬件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持续巩固的教育优先地位和愈发浓厚的兴教氛围。比如,县里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文件,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资源向教育倾斜;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专项用于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奖励,目前总额已达到5500万元。 誓言许给新未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在新教师的集体宣誓中,在教师和校长代表、县教育局负责人的表态发言中,这句话不约而同被多次提及。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正如我县教育顾问尚可校长所说——教师队伍是个大集合,每个教师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桐庐教师的品质决定了桐庐教育的基因与未来。 扛起新担当、走好长征路,这需要教师厚植教书育人的情怀,需要党委、政府给予教师足够的关怀。夏积亮指出,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专业能力提升、成长环境优化等方面狠下功夫,高水平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每位教师潜心研究“怎么教”,更要研究学生“怎么学”“学得好”。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袁鹏寄语广大年轻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练就上好每一节课的功夫,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学前教育抓普惠、小学教育抓基础、初高中教育抓提质、职业教育抓特色——夏积亮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供给,高标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合力回应美好期盼 面对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新期盼,各级各部门如何为教育解难题、办实事,让教师乐于从教、学生乐于学习、社会尊师重教? “教育就是民生、就是营商环境,抓教育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未来、就是抓发展;对教育事业,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投入,无论多少都不嫌多。”夏积亮指出,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 从当前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好不好,就可检验抓教育的合力强不强。如何把“双减”放在推动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系统谋划?教育部门如何扛起主业主责,细化完善“双减”各项举措?相关单位如何按照责任清单主动作为、协同推进?这需要以抓铁有痕的作风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才能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 “蓄过的力是此刻的光。”叶浅予中学语文教师许田在活动中说。我们坚信,只要全县上下共同关心教育、关爱老师,共同营造尊师崇教的浓厚氛围,这束光定会照亮桐庐教育的美好未来。 |
原标题: 让教师成为最受尊崇的职业让教育成为最大的民生 |
作者: 网络编辑: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