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 看见美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7月29日 08:25:06 |
——写在全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暨未来社区建设现场会召开之际 桐庐之美,美在何处? 是精致之美,是山水之美,是和谐之美,是全域之美…… 桐庐之未来,美景如何? 是便捷便利,是智慧生活,是品质美好,是共同富裕…… 从未来,看见美,今天的桐庐这样美! 一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斗转星移间,我们一以贯之的,是守护这一方山水的美,同时也在山水间,绘出桐庐未来的美。 围绕“中国最美县”城市定位,我们坚守山水生态、坚持品质至上、坚定以人为本、追求全域大美,一体协同推动美丽城乡迭代升级,精致精细精美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二 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 古老的县城日新月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富春江畔,熠熠生辉。 沿着“中国最美高速”杭新景高速公路,从杭州自西而行,不足1小时,便到桐庐。下高速后,缓缓驶进迎春南路入城口,大气的城区规划、整洁的街道、秀美的自然风景与精致的城市建设浑然融为一体,让人不由感叹,桐庐,真是一个美丽的县城。 迎春南路可以说是桐庐的“门面”,它是城区最繁忙的道路之一,沿途的水景大道亦有“网红”之称。一路往前,花、草、石、水巧妙结合,宛若“山水入城中,人在画中游”。在乐水迎宾灯光喷泉的带动下,迎春南路实现了由静态观赏到动静结合、由白天观赏到“日景+夜景”相结合的全面提升。 而在这条道路的右侧,就是富春未来城。这里,是美丽桐庐的发展新高地。 从空中俯瞰未来城,城市天际线形态与山水形态相呼应,以申通国际总部和韵达全球科创中心为制高点,几十幢精品建筑有序排开,满满科技感……在最新的未来建筑场景规划图上,富春山水间的绚丽城市跃然眼前。 富春未来城总体规划建设目标是打造‘两城、两地、两区’,即山水生态城、年轻活力城;创新要素集聚地、未来生活展示地;社会治理创新区、未来县域城市样本区。今年,富春未来城还提出按照以“未来社区”理念推进新城建设和老城有机更新,在富春未来城发挥“快递之乡”优势,建设快递科技小镇,推进“三化九场景”落地,构建生态绿底、疏密有致、山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万众瞩目下,5分钟上班、10分钟上学、15分钟健身休闲的高品质未来之城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三 如何打造城市品质与特色,不断焕发城市新魅力? 桐庐的答案是坚持生态这一最大优势,美丽这一最靓名片,以“美丽中国桐庐先行”为引领,全力打造精致精美的城乡面貌、美美与共的县域特质,推动美丽建设从面子到里子、从形态到实质、从见物到见人的递进跃升,努力实现人人美、处处美、时时美、全域美。 近年来,我县坚守“生态立县”战略,将美丽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标准,把“人”作为美丽建设的实践主体和终极目的,先后出台《打造浙江大花园“耀眼明珠”的决定》、新时代美丽桐庐建设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以规划作为美丽建设的蓝图和先导,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标准建设镇村,组团式、平台式建构美丽。 在提升“最美桐庐”整体品质过程中,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品质论高低”理念,把山水人文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从充分挖掘山水资源、全面彰显山水品质;从甘于“留白”、善于“留白”,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桐庐的美丽”元素不断融入到城市色彩、水系景观、绿道系统等城市肌肤和血脉中,高标准高品质打造高速入城口、富春江滨水风光带、滨江商住综合体、迎春商务区、富春未来城等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拳头产品,以及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新型居住社区,形成新城区现代大气、开放活力的整体面貌。 同时,坚持生态底色与人文特色相互交融,认真挖掘唐诗西路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保护建设,对《富春山居图》实景、叶浅予故居等进行景观修复和现代元素融入,切实做到“山水有文、城市有魂”。各类城市公园、绿道纷纷落成,城区居民出小区步行5分钟均可到达休闲公园或广场,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四 清清一溪天目水,绿绿两岸富春江。 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恰如“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蜕变。2003年,桐庐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拉开了桐庐乡村改头换面的序幕。 2011年,全省建设美丽乡村全省“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在桐庐举行,为桐庐美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10年来,桐庐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坚持全域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的目标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全域旅游规划统筹考虑,加快推进村落景区化建设。 一条条马路,连通了乡村与城市;一盏盏路灯,照亮了发展的道路。2013年7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夜访环溪看治污》。同年10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桐庐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汪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慢生活芦茨村、莲文化环溪村、孝义文化荻浦村……一批颇有特色的乡村在桐庐美丽乡村建设中率先崭露头角,搭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快车。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丰硕的经济效益。 窥见“金山银山”的一角,勤劳智慧、敢打敢拼的桐庐人大胆创新,将历史文化、村风村貌、特色产业等有机融合,开发出一个又一个特色项目。一时间,合村漂流、芦茨民宿等声名鹊起,成为广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点。 从建设新农村到经营新农村,桐庐迈入了美丽生态与美丽经济齐头并进的美丽乡村2.0,在加强双招双引的同时,充分挖掘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特色产业、文化遗存、避暑胜地等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规划建设村落景区,发展乡村大旅游。 田中稻穗沉,鱼游稻涛中。沈冠村以“稻香沈村”为品牌,与浙江大学张剑博士团队合作,实施“5G+稻渔共养”模式,养殖户们足不出户实时查看田间情况,并完成精准投饵、环境监控、病虫害监测等一系列工作,从源头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县以“科技人才”为基点,积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加强人才招引的同时,着力构建桐庐县“1+2+N”农业产业党建联盟,以党组织共建为载体,以科技带产业,引人才促生产。 五 桐庐对美的追求,永远在路上。 去年,桐庐全面启动“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3.0建设,扎实推进数字、法治、艺术、创业、文明“五大乡村”建设,制定出台《美丽乡村3.0版实施意见》,全力落实“田园基底、城郊连片、江南韵味、远山近水、适度集聚”的乡村风貌升级策略,重新梳理乡村空间,精心打造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等5条特色产业带,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构建起乡村振兴“四梁八柱”。启动打造桐庐富春江“黄金左岸”等郊野单元,青龙坞、戴家山等“网红打卡点”成为美丽乡村的金字招牌、品质提升的模范样板,最终实现幸福乡村,推动共同富裕。 美丽是发展之基、共富之源,其核心更是为了人。 2017年,桐庐在全省率先设立了首个用于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和经营农村理念的政策性基金——桐庐县美丽乡村发展基金,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体验农耕文化的分水大路呱呱叫欢乐农场、享受山野风情的合村乡竹溪乐园……这些项目均有“美丽基金”参与。自成立以来,基金规模已壮大到12亿元,投资项目25个,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1000余亩,项目总投资达4.42亿元,基金投资1.23亿,基金杠杆效应近4倍。已投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项目近20个,均已形成有效产品。 多年美丽乡村建设,让民宿、水果、农特产品等特色产业在醉美画城遍地开花,村民“钱袋子”日渐富足,就是群众最切实的“获得感”。 2020年,在受到疫情的影响下,仍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双增长,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3020”目标,全县78%的行政村实现“5030”目标。 仅今年上半年,我县“蜂茶药果”四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98亿元、7.5亿元、5.1亿元、5.9亿元;农村电商销售额实现3.95亿元;民宿接待游客357.3万人次,营业收入3.05亿元。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上半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5亿元、同比增长27.59%,其中经营性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38.96%。 六 现如今,放眼桐庐,城乡融合发展如同一枝“并蒂莲”,交相辉映、竞相芬芳:一边是美丽乡村承载起“杭州后花园”的梦想,一边是中心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未来,桐庐将一如既往地坚守生态优势,以更高的标准优化人居环境,一体协同推动美丽城乡迭代升级,实现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的美好愿景。 (记者 陈艺琨 应致远) |
原标题: 从未来 看见美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