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夫妻携手跨越千里 扶贫扶智共栽教育之花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5月11日 09:21:47 |
榕江的日落,比桐庐要晚一些。夕阳下,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校长申屠国良与妻子汪辉一起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离支教结束仅剩数月,相比回家的喜悦,他俩的心里更多的是对学校师生的不舍。 “接下来,增加榕江教师‘传帮带’的频次吧,咱们辛苦一点,在离开学校前,尽量把更多的桐庐教学经验留下来。”申屠国良开口道,言语间带着几分愧疚。妻子握紧了他的手,笑着说:“我也正想和你说这事呢。” 申屠国良夫妇支教的事,还得从2019年说起。是年11月,时任圆通小学校长的申屠国良远赴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仁里水族乡中心学校支教一周。期间,他走访了偏僻的乔腮小学,木质的教学楼,吱呀吱呀的楼梯,冬天还穿着拖鞋的学生……眼前的一切令他大为触动。 回家后,申屠国良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了妻子,至此一起去榕江支教的念头在他们心中发了芽。 第二年,县里组织教师前往榕江支教,申屠国良夫妇便报了名。与前一次不同,这次支教为期一年,他俩最放心不下的就是94岁的奶奶。 当申屠国良夫妇向奶奶说要到榕江县开展支教工作,奶奶拉着夫妻俩的手叮嘱道:“我知道你孝顺,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你的工作职责,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学到更多文化知识,是你的责任和义务。我有你姑妈照顾,你们放心地去吧。”带着奶奶的嘱托,夫妻俩登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 2020年8月,由申屠国良带队的教育帮扶团队来到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申屠国良担任校长、汪辉担任教师。该校是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有2700多名学生,教师队伍100多人。其中,40余人是刚入职的大学生,40余人为平均年龄48.5岁的老教师,中坚力量较为薄弱。 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如何帮助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申屠国良担任校长的首要任务。面对这群没有任何教育经验的新教师,申屠国良夫妇及另外3名桐庐支教老师,以问题为导向,成立“同融学社”,每周三的晚上,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究,帮助青年教师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教法的运用和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疑惑,并开展“青蓝结对”工程,通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同时,申屠国良夫妇深入到年轻教师的课堂进行观摩,每观摩一节课,都会把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缺点认真记录下来,并在课后及时交流,提出意见建议,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递给青年教师们,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该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较差,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许多父母既不懂如何教孩子,也不懂如何管孩子,甚至不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 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申屠国良从“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四个方面制定“四个学会”目标,狠抓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并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们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期间,他还组织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学生家中,加深家校联系,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繁忙艰辛的工作,既是对意志的锻炼,也是对身体的考验。2020年11月4日深夜,汪辉因气胸送进医院,医生建议她住院、吸氧,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她坚持回到学校上课,站在讲台上的她,身上背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器。 正月十五,申屠国良的奶奶突然昏厥,送入医院抢救。然而,申屠国良前往榕江的时间是正月十六。焦急、不安、愧疚……多种情绪在他的脑海中翻腾,这个工作上的“铁汉子”在手术室前哭得像个孩子。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孩子们的教育,第二天,虽有万般不舍,他依然登上了前往榕江的火车。可谁想到,二十多天后,奶奶病情突然恶化,尽管申屠国良夫妇立即购买了出发时间最近的飞机票,依然没能赶上见奶奶最后一面。 悲伤与愧疚占据了申屠国良夫妇,却没能打倒他们。想起支教前奶奶的嘱咐,两人擦去泪水,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半年时间,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习惯、科目成绩均有显著提升。在桐庐支教团的帮助下,该校教师分别拿下了全县语文、数学公开课比赛的一等奖。申屠国良夫妇也因用心用情地做好支教工作,全力守护贫困学子的未来,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 一年时光转瞬即逝,种下的种子刚刚萌芽,破壳的雏鸟正要起飞。临近支教结束,申屠国良夫妇的工作更忙了…… |
原标题: 支教夫妻携手跨越千里 扶贫扶智共栽教育之花 |
作者:记者 陈艺琨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