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尽到桐庐“美丽河湖”入画来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4月20日 08:47:15 |
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制定了《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方案》,富春江作为桐庐的母亲河,将代表我县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上送。 滔滔江水,千百年来奔流不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与多彩的文化水乳交融,造就了“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的富春江。富春江桐庐段南起七里泷,北至横山埠出境至富阳区。桐庐境内全长约33千米,平均水面宽度600米,流域面积为1756平方千米,是集行洪排涝、水量调蓄、灌溉引水、航运交通、旅游休闲的重要河道。 美的风景需要用心呵护方能持久。“我们坚持标本兼治扮靓美丽河湖底色,以截污控源消除外因,以生态修复提升内在。”县治水办方文剑表示,按照河道“零直排口”要求,持续推进生活生产污水截污纳管,富春江流域1396个入河排污(水)口全部建立“一口一档”,沿线8个乡镇(街道)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河道综合整治21.1公里。同时,通过生态护岸、生态干堤、生态浮岛、生态景观等措施,建立完善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美化周边景观,筑牢保护屏障,提升河道防御能力和自净功能。目前,已完成“三江两岸”和“四边三化”整治,建成生态堤防46公里,富春江二期、三期生态化干堤加固工程、富春绿道建设也有序推进。 “护美水生态,还需多方发力。”县林水局吴海峰表示,根据“条块结合”原则,杭州市生态环境桐庐分局、县林水局等各部门加强沟通对接,上下左右联动,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检查等工作,并推广“第三方+智能平台+河长”三联管模式,形成“一盘棋”格局。同时,分别与建德市、富阳市签订了《富春江流域共治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流域共治”,形成多地“共护清流·共享秀水”的浓厚氛围。 党员、学生、志愿者、妇女等社会群体,主动通过固定主题党日、小手拉大手、义务演讲、丽人治水等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和多载体的“五度一感”宣传,截至目前,92个社会个人主动成为民间河长,194个村级环保协会3000余会员和1700余名农村保洁员加入河道监督管理队伍,承担着巡查、记录、沟通、反馈等职责;30余万人(次)主动参与治水青年带你了解富春江、为母亲河添上绿衣裳等活动,河道监管网络进一步延展细化。 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到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浓厚的隐逸文化、诗词文化,成为我县得天独厚的美丽河湖特色。我县将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贯穿于美丽河湖建设全过程,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的综合体。如在建设富春江和分水江沿线村落景区时,以景色优美的绿色慢行交通体系为基础,结合伍子胥、范蠡、严子陵、李白、范仲淹、黄公望等名仕足迹轶事,打造出风雅诗意的魅力文化带和干净优美的公共景观带。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依托独有的山水景观,结合河道沿线村庄特有的原生态乡村元素,充分融入大健康等时代新题材,突出打造“悠闲养生”乡野生活,勾勒出现代都市人渴求的“山水梦境、心灵家园”。 如果说回溯水文化是探寻城市发展之根,那么振兴水经济就是筑牢城市发展之基。依托“美丽河湖”创建,我县以“拥江发展”和全域旅游契机,加大生态引资,以生态会友聚友助发展。如芦茨溪流域成功引入电影、书吧、茶吧等新型服务产业,形成布艺、根雕等20余项休闲文化游产品。引导河道沿线居民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特色产业,目前精品村80%以上农户都在家发展旅游业。同时,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和房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形成了七彩百合园、茅山茶园、猕猴桃采摘基地、大路粮油基地等集“吃、住、玩、游”为一体的乡村综合游览点,驱动乡村经济活力。 富春江赋予我县独特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美丽河湖”建设则是让这条母亲河以更为“潇洒”的姿态奔流。 |
原标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美丽河湖”入画来 |
作者:记者 金轶润 通讯员 施银燕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