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勾勒美丽乡村升级版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12月21日 09:08:20 |
醉在如画乡村里 文旅融合勾勒美丽乡村升级版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桐庐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点缀在画卷中的美丽乡村,构成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第十六届浙西旅游合作峰会上,我县代表通过现场推介、主播展示、直播专访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了桐庐全域旅游建设成效和特色文旅体产品。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和合村生仙里被评为“2020杭州·浙西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江南古村落风景区被评为“2020杭州·浙西文旅消费示范点”。 (一) 如今,东寻江南古村落,西入合村生仙里,南有慢生活体验,北赏瑶琳森林公园……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一村一景,村村有景,勾勒出乡村的最美风景线。 12月12日上午9点30,第一辆大巴开上了合村乡高凉亭松树尖,车上载满带着装备兴致勃勃的滑雪爱好者们。原来,当天是桐庐生仙里国际滑雪场今年正式对外营业的第一天。 “我们是杭州过来的,五六户人家一起带着小孩子来滑雪,南方人见到雪都是很高兴的。”“桐庐就在家门口,这么近的滑雪场当然要来体验一下。”“天气一冷我们就在等开业,第一天立马赶过来,体验感还是非常不错的。”……现场,随着造雪机器运转,一个个喷雪口源源不断地喷出“雪条”,场内白雪覆盖,达到了足够的安全厚度,不少游客在雪中“翩翩起舞”,称赞不虚此行。据负责人介绍,当天,吸引游客五百余人。 合村生仙里全域景区是杭州市首个全域3A级风景区、浙江省4A级景区乡镇。近年来,该乡精准高效打出“组合拳”,推动旅游发展向全员发力、全域共建、全季升温加速奔跑,着力打造以“运动探险”为主打品牌的乡村旅游,重点建设田园风情带、民俗文化带、民宿集聚带和运动休闲带“四条精品带”,提升全域景区一体化、多样化、个性化,丰富景区业态,打造了雅鲁漂流、520飞行基地、桐庐国际滑雪场、竹溪乐园等水陆空一体休闲旅游项目,建成了生仙里昭德水街和小木厂乡村梦工厂,其中昭德水街是合村乡文旅融合的另一代表项目。 昭德水街是生仙里景区的非遗文化街,水街总长1000米,沿着碧溪而建,共有商铺20余家。其中非遗文创展示商铺10个,布局以合村绣花鞋项目为主,集中展示了瓦雕、竹马、端锅菜等一大批极具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成为引导民俗文化、特色餐饮、农产品购物为一体的商业区。 “如今,绣花鞋不再是老物件,乡政府给非遗传承人在民俗街提供了销售展示的平台,并以各种形式对绣花鞋进行宣传。”合村乡县级非遗传承人余满香说,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来到合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作为特色产品的手工绣花鞋常常供不应求,绣花鞋制作已成为一项文化产业,合村乡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绣花鞋制作重要基地。 体育、非遗与旅游的结合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古村落里,一批青年创客的到来点燃了美丽乡村的激情。 (二) “我在乡村,有间小屋,一日三餐,自给自足……”诗人笔下的生活渐渐成了喧闹都市里无数人的梦想,但这却是江南镇古村落里许多村民的日常。 走进江南古村落,这座4A级景区透露着历史的沉淀,步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幽韵的古风世界。易理深澳、孝义荻浦、清莲环溪、和合徐畈、山水青源,一村一故事,一村一首诗,古村落同根同源,厚植的文化传统,穿过千百年岁月的洗礼,愈发深刻。近年来,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特色,众多青年创客、艺术家、游客接踵而来,当地广大村民纷纷吃上了“旅游饭”,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来到深澳古村,我们希望游客看到的是一群有意思的,有灵魂的手艺人和艺术家们,未来的深澳,一定是一个人文的文化综合体。”深澳青创街项目负责人宋凯这样说。 今年国庆期间,一场以文创、手工、茶艺、书法、扎染、灯彩、制香、葫芦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集市,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江南风情。身着汉服的杭州姑娘陈雨婷和朋友一起打着油纸伞漫步在青石板道的老街里,逛累了,就在雕梁画栋、有着缕缕粱木香的古宅子里坐一坐,静静听戏,她说,“我和朋友都是汉服爱好者,一直想穿着汉服,当一回古人,深澳村让我们圆了这个梦想,古色古香的村落真是太美好了……” 从荻浦花海到深澳百匠慢生活态综合体项目,近年来,江南古村落积极打好文旅组合拳,着力摸索转型升级之路,在抓建设和强管理的基础上,狠抓产业发展,形成文旅业态集聚拼盘,开展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深澳首届芊艺芊村“澳系列”艺术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开启夜间旅游业态,更是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打卡。特别是在今年2020首届富春江渔获节暨“百县千碗·桐庐味道”江南美食体验季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共吸引15000余名游客和周边群众前来游玩、体验,直接拉动消费800余万元。 (三) 同样因为艺术因为文创不断红火发展的还有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 作为浙江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试点区,这里风光秀丽,山村文化古远深厚,人文古韵潇洒丰泽。近几年,体验区布局了芦茨红茶基地、剪纸艺术馆、木石樱缘非遗体验馆、三只蜗牛手工工作室等文化体验项目,建成茆坪荷花塘生态果蔬采摘农场,引进了瞭望塔、言几又胶囊书屋艺术装置,建设青龙坞艺术谷区。 日前,一身休闲装扮,持一把扇子的马云低调现身石舍村和茆坪村,在洒秀艺术空间里,他与青年创业者交谈分享,一句“相信加喜欢,是成事的基础”让年轻人们倍感振奋。石舍村,在山水环抱间揉入了艺术的元素之后,逐渐开始被人们称为“网红村”。 很难想象,小小的村子里有邢伟彬的洒秀艺术空间,有刘颖的隐逸瑜伽,还有童旭明的爪哇树屋、杂货铺,更有时常过来为村民创作的书画家黄保国、金石艺术家蓝银坤、草木染艺术家陈妙蓉、木雕手艺人张月明……年轻人相信乡村,那么乡村就有了无限的活力。 “石舍村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还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发展乡村旅游基础很好,我们想在原有基础上,把艺术的形态融入,引进文创人才,把各种信息、资源、能量聚集到石舍,让业态慢慢丰富,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邢伟彬这样说道。 而在青龙坞自然村,“言几又”胶囊书店的主理人王鹤翀同样相信,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注入青龙坞,丰满它的内容和生态,从而激发乡村艺术的无限可能。绿水青山之间,创客们用个性定制与创新服务引导乡村业态升级,潜心构建乡村振兴全新试验田。 近年来,慢管委以慢生活体验节为圆点,不断开发慢生活体验系列活动,建立健全青龙坞业主联盟,利用大地艺术节创始人——北川富朗等艺术大咖的到来,共同建设青龙坞艺术装置谷区,打响“青龙坞”地域名片,努力接轨国际水平,做深做足“慢+艺术”新文章,致力将慢生活体验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诗和远方”。 (四) 目前,桐庐拥有江南古村落群、合村生仙里、畲族民俗村落、范蠡休闲养生村落、《富春大岭图》实景地、健康小镇等9个3A级以上村落景区,拥有浙江省内首个慢生活体验区,荻浦、环溪等29个村庄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域旅游建设的一种共识,所谓融合,绝不是产业的机械叠加,而是要互为补充、共同求新,‘以文化提炼品牌,以体育打造形象,以旅游落地发展,以体验融合创新’,深挖桐庐县地方特色,不断探秘文旅体融合新场景,以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我县以文化、旅游、体育多方深度融合为契机,打造富含文化艺术、体育运动、产业特色等多重元素的新型文化体育综合空间,已推动公共阅读、非遗保护、艺术活动等与乡村民宿发展融合,建成了洒秀咖啡、天空之城、文昌阁等乡村生活书吧12家。持续打造“全民艺术节、全民运动节、全民旅游节”三大品牌活动,深入实施“欢乐大舞台”、“我们的村晚”等文化惠民项目,推出“激情运动”、“美丽乡村”、“非遗体验”等文旅体综合产品。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本地,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总目标全力推进艺术乡村建设,促进文化艺术与山水、田园、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突出美丽乡村的乡情、乡趣、乡愁、乡味。制定了《桐庐县艺术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大地艺术节为引领,试点推进梅蓉村、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莪山乡、白云村、彰坞村等艺术乡村建设,着力打造20个艺术特色村,挖掘利用一批乡村文化元素,开展文化基因解码,以艺术引领、文旅融合促进美丽乡村3.0版建设。 记者 应致远/文 单佳铭/摄 部分图片由乡镇街道提供 |
原标题: 文旅融合勾勒美丽乡村升级版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