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愿做庄稼守护者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10月28日 08:54:44 |
人物简介 赵敏,1963年12月出生,现为桐庐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他是杭州市第13届人大常委,国务院特殊津贴、杭州市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他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和植物保护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32年,获部、省、市、县级科技奖励40余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4个、专利2项、软著权1项,参编专著1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与推广论文90余篇。 从救死扶伤的梦想到庄稼守护者 赵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艰辛,他都记忆犹新。当年考大学时,他心心念念的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然而没想到,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阴差阳错之下,他首先被同时填报的浙江农大植保专业录取了。 他与田地的缘分由此开始,从此,他踏上了这条自己并不熟悉的植保之路。 “起初,我对‘植保’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仅仅只知道字面上植保大概是植物保护之类的意思吧。”回想起刚入学时的情景,赵敏说道。想当医生却步入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他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在入学一段时间后,赵敏却改变了自己对于植保的看法。“植保这个专业将来可以成为一名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植物医生’,同样可以为家乡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虽不是治病救人,但对于庄稼来说,植物医生同样担任着起死回生的重任。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还是实现了当医生的理想,无非是看病的对象由人变成了庄稼。”赵敏笑称,当医生这个理想最终与植保专业“殊途同归”。 1987年大学毕业后,赵敏被分配到了县农业局病虫测报站,从事病虫测报工作。 当时的工作单位坐落在三合镇中杭村,那儿与县城隔了一条富春江,是典型的郊区农村。 当时富春江一桥、二桥都未建成,往来靠船渡,生活不太方便。站里总共4个人,吃饭搭伙都在上杭埠的桐庐酒厂,独自下乡时需自备些干粮,如果赶不上时间,那就只好自己学着用煤油炉烧饭吃,生活比较艰苦。 可这环境在赵敏看来,得天独厚:从事病虫测报与防治研究与推广的人,若远离了田地,那该多不方便啊! 为了能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病虫测报技术骨干,赵敏从田间的基础调查做起。在站长带领下,与同事一起,边学边干。 无论刮风下雨或烈日酷暑,他都坚持开展定点定期系统调查,有时候起早摸黑,开展农田鼠情的监测;有时候节假日连轴转,开展病虫害的调查。 干好这一行,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足够的耐心,才能适应测报岗位的特殊性;干好这一行,还需要爱岗敬业的工作情怀,如此才能默默坚守在一线,开展田间系统调查、灯下诱虫监测并做好数据上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并印发到全县各乡镇(街道)。 与别人不同的是,赵敏是个有心人。 田野里庄稼的生育期、气候条件与病虫害消长周期里的每一个细小变化特征,他都做详细的记录比较。为搞清楚那些引起变化的相关因子,他总是要查看相关参考书籍或专业杂志,从上面找出研究依据。遇到一些未知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弃,总是深入其中甚至请教专家学者,不弄清起因不罢休。 在调查中,赵敏非常注重样本的代表性,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性东西,运用到病虫测报上并科学指导病虫害的防控。 32年,在田间地头全情奉献 常在田间地头走,与农药和蛇虫鼠蚁打交道,受到意外伤害也是“家常便饭”。 一次,赵敏与省农科院植微所协作在田间采集稻飞虱做抗药性测定工作时用手拍死了一只隐翅虫,由于天气炎热,他下意识地用手抹了把脸上的汗,隐翅虫体内的强酸便立即侵入了他的眼睑,当时他不以为意,谁知道,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却发现眼睛肿痛难忍。幸好及时进行了处理,他的视力才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至于被毒蚊子叮咬,被稻叶割破皮肤造成感染,那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尽管如此,赵敏仍坚守在他所热爱的田间地头,身披晨露下田,脚踏夜幕归来。 记不清自己到底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数不清自己到底下过多少次地,但当听到农户的一句夸奖:“我没到田里你们就在田里了,我回家了你们还在田里搞调查搞试验,防治病虫害听你们的准没错!”赵敏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农户的认可正是像他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无数次愿意卷起裤脚、义无反顾踏入田地的动力之一。 工作的艰辛没有阻挡赵敏前进的脚步。他还经常挤出时间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勤勤恳恳的工作,换来了及时准确的病虫害发生预报与科学的防治方法,当看到农户们应用后丰收时的喜悦,他倍感荣耀。 2005年以来,褐飞虱大量迁入我省,加上气候条件适宜、褐飞虱抗药性增强等原因,一度出现大规模爆发。若不能及时有效防控,水稻很可能出现大面积倒伏甚至绝收。赵敏与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一方面召集乡镇农技员、种粮大户、农资供应商等开展植保技术培训,将相关情况以及需要停止使用的药剂品种等信息进行普及。另一方面,他与同事们一起,加强病虫测报及普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组织人员日以继夜研究药剂防治策略与技术方法,并联系媒体记者与他一同下乡,在第一时间将我县各乡镇褐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新技术广而告之。在他的带领下,褐飞虱灾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1997年他担任站长,赵敏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在注重病虫监测预警的同时,他非常重视农业植保科技的创新应用。他针对当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重大病虫灾害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和协作科研攻关,研究病虫草鼠的发生为害规律与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如农村害鼠种类分布及发生为害动态与灭鼠新技术研究,水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动态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水稻和玉米病毒病发生危害动态及防控对策研究,梨树主要病虫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对策研究,直播田、机插田草害化学除草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推进整建制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深度融合、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防控。同时,加强病虫监测预警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智能化数字化测报技术水平。年发布病虫情报等20期左右,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农民信箱(手机短信)、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信息,以及开展多种形式植保技术培训,及时指导全县各乡镇街道科学防控病虫害。为我县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在大力推进百江、分水、合村、瑶琳、江南等乡镇的整建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建设,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赵敏联基地联大户,深入指导到田间地头,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为服务“三农”、为实现我县的水稻主要害虫智能测报,以及推动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履职尽责,为城乡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优秀科技人员代表,2012年赵敏当选为杭州市第12届人大代表,以及市第13届人大常委。 他切实履行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广泛收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民意、民智,并在自己行使职责的过程中,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到视野积极发声提出建议,审议表决各项报告、法律法规,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一方面在自己的工作单位向群众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人大决议,并带头遵守和执行。另一方面注意政府执行法律法规中还不到位的一些问题和群众的反映,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意见,督促政府部门改进工作。 多年来,他在完成单位工作之余,走进社区、企业、乡村,努力了解民情、民生。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科技西进,在科技人才引进、培育、成长、集聚等方面,先后向政府递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六大西进行动”的建议》、《大力扶持桐庐、淳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加快推进全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关于加快杭州市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强土壤质量检测与安全管护的建议》、《关于加大对农业投入智慧监管投入力度的建议》、《关于保障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可供安全饮用的建议》、《关于提高全社会应对公共安全风险能力的建议》、《关于要求市政府解决五县(市)公职人员与城区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的建议》、《关于“杭州人才新政27条”落地4县(市)、支持西部接轨市区,促进全市人才均衡大发展的建议》、《关于“拓展城市数据大脑应用的建议”》等16个建议,内容涉及农业、科技、城建、环保、卫生、生态、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 16个建议,份份彰显真知灼见,包含着赵敏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如2019年初召开的市13届人大4次会议,在桐市人大代表审议会上,他就提出,“建议重点支持西部县市相对薄弱村的规划修编工作,实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全覆盖;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打造农业区域品牌;加大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源的智慧监管,更加重视农业已建的集中供水水源水质的科学检测,全面消除农村不达标饮用水源问题,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本就出身于黄土地,在赵敏的发言中,从不乏他一心为民的民本情怀。 如今,不在站长岗位的他仍旧不遗余力地在“植保战线”上发光发热,他在做好技术研究的同时,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单位的年轻同事,为全县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探索更多方式方法,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植物医生”,为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地服务三农事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记者 李雯 通讯员 黄水晶 文/摄 社会需要更多“赵敏们” ■ 金黄璐敏 已过半百的赵敏用了三十年,只做了一件事:伏身田地,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和植物保护研究。也是这一件事,成就了赵敏,他的工作态度、作风与实绩印证了唯有练好“沉得下去”和“浮得上来”的基本功,才能有一番作为。 “沉得下去”是态度。好大喜功、追求形式的心态是沉不下去的。人是社会群体,干任何一行,都得以“平视”的角度先去看看生活的道理、社会的规律。干部不走基层,怎能了解群众需求;医生不临床实践,如何精进技艺;作家不丈量生活的“宽度”,如何写出作品的深度;搞研究的整天拿着别人的结论“想当然”,研究则永远不会有进展。反过来说,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真正具备实力人往往最“沉得下去”。 “浮得上来”是实力。“拔苗助长式”的做虚功、走过场,这不是真正的“浮”。真正的“浮”,是能把实践上升为认识,再通过实践,不断更新认识,并总结经验、方法,转化为他人能使用的间接经验,这也恰恰印证着“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所以,“浮得上来”必须是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过程,这是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是长久历练后实力的体现。 经济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高速”到“高质量”的阶段,从“速度”转变到“质量”,就需要像赵敏这样一步一脚印,坚持在自己岗位能钻能沉的人。决胜全面小康在即,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赵敏们”的出现。 |
原标题: 赵敏 愿做庄稼守护者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