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康 镜头捕捉校园闪耀瞬间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9月07日 08:40:39 |
一双骨节分明的手稳稳托住相机,镜头后,是一对专注而又热情的眼睛……开学第一天,城南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袁安康早早来到校门口,用快门捕捉师生们重返校园的幸福瞬间。 200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袁安康来到百江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近20年的教师生涯中,他教书育人、身正为范,并自主钻研校园影视,拍摄《老师不是神仙》《榕江恋》等800多个微电影和校园影视作品,累计播放量达到2000多万。 19年前,拿着每月700多元工资的袁安康不会想到,咬牙花费3000多元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台数码相机——佳能A200,将推动他成为“校园闪耀瞬间”的捕捉者与记录者,为无数的师生、家长带来感动与欢乐。 拍照没有冲洗条件、录像3至15秒随机停止……拿着这样一台有些“恼人”的数码相机,热爱摄影的袁安康内心却满是欢喜。任职第一年,学校举行运动会,他就拿着相机在校园里到处拍,愣是拍出了一个多小时的视频素材。每晚8点,晚自习下课后,他就钻进电脑教室,一边摸索会声会影等视频剪辑软件,一边做字幕、找音乐、拼剪素材,直到凌晨1点才回家,早上6点又准时上班。“年轻+热爱”,袁安康倒也没觉得累,花费四个晚上,他顺利完成了运动会的MV制作,并用自掏腰包买的光驱将它刻在了光盘上。 MV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可,校长扛来电视机与影碟机,为各班学生轮流播放MV。在那个年代,学生看到自己出现在电视里,兴奋地手舞足蹈,老师们也是哈哈大笑。看着大家幸福的样子,袁安康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此后,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摄影,“按心情决定录像时长”的相机已无法满足他的需求。2004年,他拿出省吃俭用攒下的8000多元,买了自己的第一台摄像机——佳能M600i。这也让他的学习心更加旺盛,早上7点到校,晚上9点离校,一周6天在校,一有空就研究校园影视成为他的常态。剧本、编导、分镜、脚本、摄像、剪辑、调色、文字、美工、包装、发布等均由他1人完成,常有人调侃他一个人就是一个剧组。 制作视频之余,他还会帮助同事拍摄他们上课全过程,让大家能够通过视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时间来到2017年,袁安康自告奋勇成为桐庐首批支援帮扶榕江县教师的一员。到达榕江的第一天,他就提出了拍摄原创歌曲《榕江恋》的想法,受到了组内教师的鼎力支持。编曲、演奏、填词……大家分工明确,袁安康则负责视频拍摄、歌曲录音与MV制作。 对口帮扶工作繁忙,我县教师们每天都要去各个学校给不同教师上课、分享经验。一个月时间里,袁安康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拿着手机到处“赶场”,录制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素材。因为带相机不方便、手机像素又不够,他专门请妻子购置了一台像素较高的手机,从桐庐寄至榕江。上车、下车、讲座、再上车……快节奏的工作让他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用电脑剪辑,他就硬着头皮在手机上剪,利用乘车的时间进行制作,晚上回到宿舍后再加班加点。离开榕江的前一天,他一晚没睡,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在100多个G的素材中成功将《榕江恋》制作完成。告别会上,音乐响起,两地教师看着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作为教师,学生一直是袁安康心中的焦点。他积极发挥所有的本领,帮助学生提升自我。2018年,城南小学开设“小记者”社团课,讲述视频版的城南故事,袁安康成为社团教师。他带着30多位社团成员在校园里采访,不仅教他们拍摄与剪辑技巧,还培养他们与陌生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一些成员胆子小、性格内向,他就站在他们身旁鼓励他们大胆采访,替他们“驱散”周围“凑热闹”的同学。在一次次陪同下,成员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与人交流变得不再紧张拘谨,不少同学更是能够独立完成校园新闻的采编制作。 教育之路无止境,虽然荣获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优秀导演奖、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微电影评比一等奖、县教育宣传工作特别贡献奖等荣誉,但袁安康心中的摄像机却从未按下暂停键。眼下,他正计划着为全县各个学校拍摄视频,更好展现每所学校的闪耀瞬间,为提高师生自豪感、拉近家校距离、营造社会各界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
原标题: 袁安康 镜头捕捉校园闪耀瞬间 |
作者:记者 陈艺琨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