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桐庐战“疫”先锋致敬(十一) |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3月17日 08:50:26 |
| 杨振武 奔跑在战“疫”前线的逆行者
杨振武(右) 2月3日晚疫情防控指挥部灯火通明,从4日零时开始桐庐实施部分区域管控的措施。“杨振武,你马上设计印制通行卡,确保12点前发放到位,大概要5万张,赶快……”命令十万火急,尤其是在全县没有一家广告公司开工的情况下,2个小时要完成5万张通行片的设计、印刷、发放到位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军人出身的他早已练就遇事不慌处事不惊的良好素质。“你负责版面设计、你负责联系文印、你负责电话预通知各单位人员有序过来领取通行卡”。一道道工作指令在他那里瞬间便制定并迅速下达。 自管控措施实行和通行卡发放后的12小时,杨振武的电话响个不停,12小时内他整整接打了数百个电话。办公室的同志调侃说,这个纪录一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高强度的持续“作战”,让他的嗓子更哑了、眼睛更红了、脸色也更黄了。那些天通宵作战成了杨振武的常态,上初中的女儿由感而发写了一篇《最美抗“疫”逆行者》的作文,称赞父亲退役不褪色,和“白衣天使”一样都是这场疫情防控战最美逆行者。 吴亦亚 既是“信鸽”也是“战士”
吴亦亚(左一) 有人曾问过吴亦亚,疫情防控工作中一定很辛苦吧?他总是淡淡一句“没有一线的同志们辛苦,只是做了点该做的”。自1月23日我省启动“一级响应”之后,他就参与到了战“疫”行动之中。疫情防控遭遇战打响之后,在指挥部办公室长明的灯光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工位前,他将县委县政府的果断决策、坚决措施,迅速化作一行行文字,传递着县委县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坚定的信心和果断的决心,更为我县向上级展示桐庐战“疫”形象,争取最大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发挥了“以文辅政”的作用。 在城南保卫战打响的当晚,他同办公室同志一道通宵参与了封城“一号通告”的草拟。通告发布后,他紧张忙碌地投入到政策解答、日常协调等工作,接待了百余批次咨询;根据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经决策后化为一条条新的指令,保障了疫情防控的政令畅通、运转高效、与时俱进。 打响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攻坚战之后,他传递好县委县政府“两手抓、两手硬、两战赢”的充沛信心,服务于经济复苏和城市恢复;并开展重点领域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专项调研,开启了对战“疫”成果机制化的思考。尽管忙碌,他却踊跃参加党员志愿服务。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脑力、笔力、脚力来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体现着战“疫”的精神与力量。 刘佳 小身板有“大能量”
作为政府卫生健康工作战线上的一员,当全县吹响疫情防控战的冲锋号,刘佳就变身“拼命三娘”,小身板迸发“大能量”。从大年初一开始连续坚守数十天,白天处理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晚上起草工作日报、防控办公告、学习专业知识,每天工作到深夜12点以后,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她履职尽责全心投入。既当上情下达的传递员,又当政策制定的参谋员,干什么学什么专什么,参与制定了发热患者处置流程、集中隔离点管理办法等文件,为重点人员管控闭环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她也是联系基层的服务员,帮助解答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她忘我投入全情奉献,顾不上家中刚做完手术的母亲,顾不上放假在家的孩子。长时间、高强度地默默坚持工作,累了就在桌上趴一会儿,下班晚了就在办公室住一晚。在她心里,自己只是全县众多战疫同志中的普通一员,只是尽了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做了一个公职人员该做的事。 柴玉林 防控疫情扮黑脸 铁面无私讲原则
“你好!这里是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我是城南街道xx小区的,现在公司通知我去复工,我可以去吗?”“不好意思,现在是桐庐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城南街道是属于严管范围,目前是不能进出的,希望你能理解。”在县城管控期间,类似这样的电话,柴玉林每天都要接很多个。柴玉林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虽然他能理解这些人需要外出的心,但是学法的他更知道,更严格的依法科学有序管控才能让桐庐的疫情防控结束得更快。每天8点上班,晚上23点下班,已经成为了柴玉林的常态,尤其是2月4日县防控指挥部根据防疫需要将管控级别升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级别之后,柴玉林更是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柴科,能再多给我们单位几张红卡么?”“不行的,现在是非常时期,多一张卡就多一个流动人员,只要能维持基本运作,就不能加卡。”拒绝的话语成了柴玉林说的最多的话。据他自己统计,在严管期间,总计发放了5万余张通行卡,100余张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小小的一张通行卡,阻止了群众走出家门,但是却能保护他们不受病毒的侵害;薄薄的一张通行证,畅通了物资运输的通道,更体现出疫情期间的守望相助精神。 夏敏 战“疫”一线硬核担当
夏敏(左一) 从大年初一开始,夏敏顾不上家中妻子加班、女儿没人照顾的情况,全身心扑在疫情防控工作上。接到高速卡口、小区执勤部署任务,他第一个冲在前面,通宵执勤,坚持站好疫情防控第一班第一岗。 作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他积极建议,在全市率先发布党员“四带头”、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党员干部“十五条”,牵头提出一线医务人员关心关爱10条、社区工作者关爱11条,协调制定党建联盟金融“抗疫十条”助力复工复产,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扎实基础。作为组织战线的党员干部,他第一时间牵头制定“党员志愿战疫大行动”方案,实施“一名党员一栋楼,一面党旗一个村,一个阵地一堡垒”大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作为大奇山居卡口志愿者,他第一时间联动物业、业委会和小区志愿者开展“自己家园自己管”,并主动承担小区6户居家隔离对象的联系人责任,一天两趟,从不间断。小区管控工作得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毛溪浩的调研肯定。 徐志林 做好调度好“参谋”
徐志林(左) 从1月26日(年初二)开始,徐志林抽调到联防联控专班工作,连续作战数十天。为保障工作,儿子春节前送回老家后一直未接回桐庐。徐志林连续多日加班到深夜,参与联防联控组、卡口组、数据组的各类方案的制定,并协助主要领导搭建体系,抽调人员,完善设施,为做好联防联控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他负责编写《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联防联控组日报》与上报市委政法委工作信息。共编发《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联防联控组日报》14期,上报市委政法委信息28期。 2月15日,徐志林工作重点转到电话抽查后,他马上对2月15日前录入“桐庐县疫情防控信息报送系统”的人员信息进行全面核查。为确保重点人员电话抽查全覆盖,连续作战48小时,完成全部3978条信息核查,并落实督促整改。为减轻实地核查组工作量,主动提出带队到乡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企业),参与三轮实地督查,共发现问题23处,堵塞工作漏洞,确保实现全县重点人员发现-登记-转送-隔离-反馈-整改-解除上报的闭环管理顺利实施。 何金巧 逆行中的巾帼战士
1月18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布置会紧急召开以来,何金巧始终战斗在抗疫第一线,以单位为家,以沙发为床,吃住全部在单位。 她第一时间组建了由县级医院专家组成的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负责全县新冠肺炎患者的会诊与治疗指导工作。部署开展医务人员分批培训,组建阳性确诊隔离病房“冲锋队”三个梯队,制定发热门诊工作制度,落实发热病人分层分级转运工作,筹备120急救增援体系,筹建县级集中医学观察点5个。还制定出台工作制度,落实每个乡镇(街道)集中隔离点选址、工作流程,协调筹建乡镇(街道)集中医学观察点17个。在部署定点医院(县一院)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筹备征用民营医院(君山医院)作为后备隔离医学观察定点医院,根据传染病房要求连夜组织专家商讨改扩建工程。短短5天时间她不分昼夜连续督促工程进度,终于确保定点医院按时启用。自2月4日实施区域管控以来,她几乎每天接听150~200多个电话,有来自各卡口的咨询,也有深夜接诊危重症病人连夜组织全县专家会诊的需求。有一次一晚连续组织4次省市县域专家会诊。尽管感到极度疲惫,浑身酸痛,时常有走路发飘的感觉,但她仍坚守在岗位一线,和大家并肩作战。 邓斌 “疫情不退我不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邓斌虽然不是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但他自觉践行使命担当。1月18日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后,邓斌便一头扎进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梳理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布置落实各项措施。疫情防控就是一场立体战,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统筹多方资源、研判多种数据,他立即组织各乡镇、街道落实返桐人员摸排、管控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重点场所监督检查,强化医疗卫生单位防控举措等工作。数据汇总上报、防控动态简报、防控工作督查、密接人员管控等工作让他忙得团团转,甚至顾不上吃口饭、打个盹。 大年二十九,因1名重点地区来桐人员不配合医院隔离医学观察,他多次协调公安、街道及医院等相关人员,耐心细致沟通协调,绝不放过丝毫风险点。等到该名人员接受隔离医学观察已是第二天凌晨。大年三十,他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梳理省市及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各路数据,统计分析各乡镇街道摸排上报重点人员情况。除夕夜他也是在单位度过。“疫情不退我不退”。自疫情防控以来,他就是这样每天熬夜奋战,以科室为家,始终坚守在防控前线。 疫情信息“蜜饯小组” 誓做疫情防控主力军
疫情防控以来,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身影从未出现在大家眼前,却是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他们戏称自己是“蜜饯小组”,因为“密接”(密切接触者)是他们最关注的对象,也是核查工作的重点。 “蜜饯小组”的成员,有来自数据管理局的精干团队,有刚结束主题教育工作被组织再次选派的小伙伴庞建、程胤杰、俞炜、许元元,也有像江昱一样有抗疫抗灾经历主动请缨前来的,还有统计小分队的皇甫俊丽、赵燕儿、童言,不管来自哪里,现在都汇集成抗疫队伍的力量。副组长江昱说:“最多时,一天收到2500余条信息需要核查;最快时,四小时要核查完毕295条信息;最少时,一天只睡三个小时;最忙时,连续十天没跟家人说过一句话。尤其在开发县疫情防控信息系统期间,我们连续一个多星期连续奋战到半夜,最后系统及时上线,大大为基层减负,提高了管控效率。”“蜜饯小组”成立后,做到了全县疫情信息“一个口子、一个口径、一次交办”,成为指挥部与各部门、镇街数据交互的联动枢纽,确保防疫信息第一时间落到一线、命令第一时间下到火线,健全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闭环管理机制。全组共下发各类有效查控信息、防控命令2万余条,录入管控人员信息8万余条次,开展“杭州健康码”复审5744条,协助完成全县村、社区疫情风险地图绘制,为指挥部精准决策布控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
| 原标题: 向桐庐战“疫”先锋致敬(十一) |
| 作者:记者 徐文静 陈艺琨 邓晓忠 钱 晶 李 雯 文/摄 网络编辑:俞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