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桐庐战“疫”先锋致敬(十)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3月16日 08:53:10 |
方美平 做疫情防控一线的“守护者” 方美平(左)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东门社区党委书记方美平就把“家”安在了社区办公室,每天深夜,在把白天排查登记的表格看一遍后,累了的她就在躺椅上休息一下。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基础,也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方美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共同抗击疫情。集中观察点留观人员管理、卡点志愿者招募、通行证发放、外来人员摸排、防控知识宣传……她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防控无盲区、社区无疫情,因此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守护者”。自我县实施严管后,东门社区在各路口设置了卡口。在此期间,方美平的手机从早到晚就一直响个不停,由于长时间接电话向大家解释防控措施,她的嗓子一度哑到说不出话来。为助力辖区商铺有序复业,在方美平的带领下,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张贴防疫宣传资料,上门督促指导消毒防疫、签订承诺书,为商铺业主和居民健康安全构筑起了最坚实的防线。她说,这段时间虽然很累,但看到辖区居民们都健健康康的,感觉所有付出都值得。 郑贤生 战“疫”一线闪现的平凡之光 郑贤生(右)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旧县街道鸿儒村党员干部兼村民兵连长郑贤生坚守在抗疫防控一线近一个月,发挥着“强心剂”“定心丸”的作用。一辆车、一个人,白天宣传、晚上执勤,郑贤生挨家挨户摸底调查外来进村人员,指导村民安装健康码。卡点执勤、巡逻督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他是村民口中“私车公用”的典型代表。为了提醒广大村民在疫情期间做好防疫工作,他在自己的小轿车上装了喇叭,白天带着大学生志愿者在全村范围内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对出门不戴口罩的村民进行劝阻,晚上他在村口卡点执勤,坚守岗位,守护村里的安宁。“只要听到喇叭声,就知道是贤生来了,风雨无阻。我们有什么需要,他都会帮我们。”村民们纷纷点赞。作为儿子,郑贤生没能好好照顾年迈的老母亲;作为父亲,他没时间辅导儿子的作业;但作为一名党员,他有求必应、迎难而上,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陆一萍 冲锋在前勇担当 陆一萍(左二)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分水镇玉华社区党委书记陆一萍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充分发扬不畏艰难、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落细落实每项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是一名实干家,更是一名逆行者。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从未休息过一天,每天早上7点忙到后半夜,平均每天接打100多个电话,协调问题、分配任务、倾听需求……她的嗓子变得沙哑,体重也骤降十多斤。 防疫期间,她积极带领社区班子、全体党员及网格志愿者分片区进行逐户上门排查,一一登记,真正实现了排查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她耐心细致地为社区居民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引导居民安心宅家。随着防疫工作进入攻坚期,她安排人员在各卡口24小时全封闭设卡值守,自己更是一刻不放松地坚守阵地。面对疫情,她总说“我是党员,我应该冲锋在前!” 沈雪炎 战“疫”一线即担当之地 近段时间,江南镇窄溪村党委书记沈雪炎看上去异常疲惫。54岁的他一直在战疫一线冲锋陷阵,每天不是穿梭在村内巷道间,走访居家隔离村民,就是在卡口进行宣传引导。 作为江南镇最大的行政村,窄溪村常住人口达8500多人。面对严峻的抗疫形势,他没有丝毫懈怠。牵头打造“钢铁防线”,全村共设卡点21个,组织志愿者200余名,牢筑疫情防控“红色桥头堡”。从疫情发生开始,他便身体力行,亲自带头进行网格摸排,苦口婆心做隔离户工作,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没日没夜地在卡口执勤。抗击疫情,他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他是老百姓信任的“领头雁”“主心骨”,关键时期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请战书,但他是战疫一线的“突击员”“逆行者”,更是村民心中无畏的“战士”。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责任担当谱写基层村干部一心为民的感人篇章。 朱勇军 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防线” 朱勇军(左一) 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横村镇横村村党委书记朱勇军日夜坚守,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 村里卡口设点,他第一时间打电话、发微信召集村民和各组长,分3班次24小时轮流值班。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天早上8点开始到卡口执勤并做好后勤保障服务。疫情无情人有情,物资紧缺的时候,他自掏腰包为值班人员购买口罩;天气寒冷,他买来竹炭送到卡口给值班人员取暖…… 作为人流较为集中的民生物资供应场所,横村农贸市场的管理成了棘手难题。面对繁重的工作,朱勇军带队对经营户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微信群宣传防疫信息,亲自替所有经营户办好通行证,打通绿色通道。合理安排人员为来往市民做好测温登记,确保每一位群众的生命安全。复工后,朱勇军也毫不松懈。每天一大早,他便前往市场,时刻关注着人流、菜价和市场消毒等情况,来回在市场和卡口巡查。朱勇军秉承着认真负责、严谨耐心的态度,为百姓把好每一道关,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防线”。 严勇樑 战“疫”一线我带头 “村民信任我,我得把他们的生命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1月24日以来,富春江镇俞赵村党委书记严勇樑每天值班值守十几个小时,保持连续“作战”状态。在他看来,全村被320国道贯穿,人口超4000人,严峻形势下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抗疫初期,他第一时间组织成立村级防控领导小组,率先落地村级岗哨值守,提前布防,抢占抗疫先机。“必须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进行登记测温。”1月26日起,全村各重要出入口设置卡点,严控进出,这是他每天在卡口都要强调的一句话。抗疫期间,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志愿者积极响应,全村5个党支部200余名党员踊跃投身抗疫一线工作。村民也一呼百应,350名村民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更涌现出“三过家门不入”的村党委副书记周烈、“民生应急先锋队”队长徐宝根等一批抗疫典型。 袁德琴 后浦村民的“领头雁” 袁德琴(左) 年过六旬的后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袁德琴,因常年高负荷工作,患上了重度椎间盘突出。1月25日,防疫战打响后,袁书记没有遵守医生在家休养的建议,而是执拗地冲锋在了防疫一线。他说:“书记是领头雁,更是后浦群众的‘主心骨’,疫情当前,必须挺在前面。”村里有3户人家需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村民的情绪有些波动,袁德琴主动提出由自己作为隔离户的“党员联系户”责任人。“他每天都和我们谈心,帮我们采购生活物资,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时候,我们也能理解,积极配合。”村民说。 “正好是春笋上市的时节,受管控影响,春笋运不出去销售不掉,烂在农户家中多可惜。”村里“滞销”的春笋让袁德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第一时间协调建立了运输春笋的“党员志愿队”,帮忙笋农将春笋运送到了临安、富阳等地。虽然疼痛常常让袁德琴直不起腰来,但他从未喊过苦和累,而是咬着牙参与各项防疫工作,以担当和奉献诠释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臧社军 心系他人 温暖防疫 臧社军(左) 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只有一只最普通的口罩以及一张村民熟悉的面孔,抗“疫”集结号吹响后,百江镇联盟村党委书记臧社军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要部署村内疫情防控工作,又要抓好人员排查、联防联控、物资供应和教育宣传引导等具体事项。 实行24小时卡口执勤制度后,臧社军因为心疼自己的村干部和志愿者,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值守时间全部调成下半夜。为了劝阻一些“难商量”的人员,除每天站好6小时的岗,其他三班臧社军也都会到场给志愿者“压阵”。实行出行管控后,他注意到很多村民有生活物资采购的需要,于是要求各网格书记收集各自村民的需要,每天发在群里,汇总后由他和村委主任统一代购。此后,村两委群变成了联盟村村民的“外卖”群,村干部也成了村民最亲的“家人”。连日的值守与工作让臧社军看起来显得疲惫,但是坚定的眼神透露出更多的坚毅和信心。 洪华军 誓做村口的“门神” 作为一名20多年党龄的县人大代表、乡党代表,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37天连轴转,以守护村民健康为使命,诠释了党员的先锋本色。他就是誓做村口“门神”的钟山乡城下村党委书记洪华军。 1月29日,桐庐县防控办发布7号公告,城下村新增1例确诊病例。疫情防控的重担并没有击倒这位经验丰富的村书记。洪华军清醒地意识到,人员和交通管控是当下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疫情从城下流出去,那么我们就是城下的罪人,就是钟山的罪人。这个时候,我们村两委干部更要当好村里的门神。”短短几个小时,道路管控卡点、执勤人员以最快速度出现在了城下村各个自然村道路口。洪华军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到村入户大家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只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大家,为你的家人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入户调查,洪华军总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在洪华军的带领下,城下村牢牢守住入村口,用责任和执着阻断疫情,守护全体村民的生命健康。 姚樟水 抗“疫”一线的“智多星” 姚樟水(左二) 充分研究村内各卡口和人员安排,创新提出“一个卡口、二套机制、三班轮换”工作思路;结合地域优势,联合该乡中门民族村和新丰民族村,统一设立潘山桥卡口,统筹三村资源,最大限度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管控质量;在村内征集党员和志愿者,成立“村民代购”志愿服务队,统一外出采购,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风险……自全面开展防疫工作以来,莪山畲族乡莪山民族村党委书记姚樟水一直扮演着抗疫一线“智多星”的角色。 莪山民族村作为该乡集镇所在村,是全乡户籍人口最多的村,防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难度高。1月21日,在全乡疫情防控会议召开后,他便连夜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布署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取消春节假期,24小时“两班倒”投入疫情防控。对全村户籍人口地毯式摸排4遍,总计走访2175户,摸排5252人次,检查车辆1192辆……连日来,姚樟水在出谋划策的同时,也不忘带头做好宣传引导、摸底排查等工作,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只要疫情还没结束,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姚樟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财华 守土尽责护家乡 严财华(中) “疫情在前,要当仁不让”是平时寡言少语的严财华最常说的话。合村村是合村乡防疫工作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村,人数多又是集镇所在地,人员流动性强、外来人口多、摸排管控难度大。为了摸清全村外来返乡人员情况,作为合村村党委书记严财华与网格干部一起逐户摸排,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确保底数清、全覆盖。 虽然对居家隔离户进行“封条管理”,但大过年的谁都不希望自家大门被贴上封条,严财华和干部们便用“福”字代替封条贴在居家隔离户上,两扇门间一个“福”字,希望他们都能幸福安康。为了强化村民的防范意识,他第一时间带头拿起喇叭、锣鼓走村入巷,严财华用熟悉而有力的乡音,提醒全体村民“不出门、不集聚、不赌博”“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杀”。乡亲们常说严财华做工作是真的认真,“上一分钟村里刚接到重点管控人员信息,下一分钟他就已经出现在了管控现场”但很少有人知道,因患有结石病的他因为两次手术住院,需要加强休息却一直坚守在防疫“第一线”。做的永远比说的多,严财华以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守土尽责”的诺言,守卫着合村村这一方家园。 阮如芬 心系村民的“当家人” 阮如芬(左) “疫情越来越严重,我在外面不放心”。大年初一一大早,原本在儿子家中团聚的阮如芬就从杭州市区回到了村里。 阮如芬是新合乡新四村的党总支书记。新四村6个自然村分布在柴雅线十余公里长的沿线,为及时劝阻村民扎堆聚群,阮如芬以自然村为管控网格,让村党总支成员直接下沉到底,全天候不间断巡逻,实现了聚集人群3分钟劝离。“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为了排摸外来人员,她牵头完善外来人员报告响应联防联控机制。大年初二一早,得知当天晚上一户村民1家4口将从湖北襄阳返乡,她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开展思想工作。劝说无果后,立即到该户农户家中发放口罩等物资,完成居家医学观察准备事宜,确保从入乡到入户与其他村民“零接触”。这位山区乡村的“当家人”,用坚守和付出守护着革命老区群众。 |
原标题: 向桐庐战“疫”先锋致敬(十) |
作者:记者 李雯 陈艺琨 徐文静 何晓 应致远 叶晶 邓晓忠 文/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