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桐庐战“疫”先锋致敬(六)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3月03日 08:55:41 |
城南街道转业士官抗疫突击队 退役不褪志 退伍不褪色 “我代表城南街道全体转业士官请战!我们都是军人,面对疫情,我们迎难而上,国家有难,匹夫有责。”1月28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城南街道王江北等20名转业士官主动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请缨,前往战“疫”一线。 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初心。尽管已退役多年,但他们的军人本色从未改变。在部队,他们是护卫祖国的铜墙铁壁;在疫情面前,他们也没有缺席!他们说:“老兵不老,有战必回!” 疫情如火,分秒必争。请战的第二日,他们就奔赴青山民兵基地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及各小区,进入了连轴转、日夜转的工作状态。他们严格落实24小时轮班值守,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深夜寒风露重,虽然手脚都已冻僵,但他们依旧昂然站立,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彰显“退役不褪志”的军人本色。 桐庐极速户外救援服务中心党支部 一抹温暖的“亮丽红”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疫情期间,无论夜晚有多冷、街道有多空,总有一抹“亮丽红”在温暖着大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桐庐极速救援志愿服务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来自桐庐极速户外救援公益服务中心的队员们舍小家为大家,自觉放弃休息时间,主动投身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去。劝退聚集打牌人员、巡查出租房、小区驻点、协助排查来自疫情地人员、高速出口卡点检查、测量司乘人员体温、运送物资、隔离点驻守……从大年三十至今,他们全队力量,一直冲在疫情一线,累计出勤2000余人次,查测人员20000余人次。 程洪辉是桐庐极速救援队的大队长,从大年三十起,他就与队员们一起冲在抗疫最前线。当得知隔离点需要支援的时候,他又第一时间主动提出要前往一线。忙碌于隔离点至今已有20余天,期间,他每天的工作除了转运隔离点救援物资外,就是24小时待命接送被隔离人员。隔离点岗位很辛苦,而且很危险,但是程洪辉却说:“这种情况下我们顾不得自身安危,只要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冲在前面”。 在桐庐极速救援志愿服务队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无私奉献、默默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建设“平安桐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桐庐红十字会 阳光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党支部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同志你好,请你出示证件”“你好,从哪里来?”这是这支队伍每日在卡口上说得最多的话。自2015年3月成立来,桐庐红十字会阳光救援队一直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支队伍中有工人、教师、退役军人,还有新桐庐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1月26日,阳光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临时接到通知,高速路口需要测体温、维护交通秩序的志愿者。阳光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立马召集了20个队员协助防疫任务。一个星期的任务执行中,他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展现出志愿者最美的形象。而后,他们转战横村镇、中杭社区进行卡点执勤任务。截至发稿时共出勤人员432人次,为桐庐打赢防疫阻击战尽最大的努力。 季国强 就算拄着拐杖 也要守住战“疫”一线 “没事,我能上!”春节期间,这句话成了莪山畲族乡龙峰村民兵连长季国强的口头禅。 原来,年前不久,季国强不慎右腿骨折,医生建议卧床休养2个月。但从拄上拐杖那天起,他一刻都没有休息过。 快过年那会是村里最忙的时候,开会、慰问、整理资料……总能看到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身影;年后,原本以为可以安心在家休养几天的他,却更加忙碌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严重,村里启动联防联控机制,考虑他行动不便,未安排他到设卡点位上进行排查劝导,但是操心的他却一刻也没闲着,主动加入到联防联控第一线。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当其他人都忙着阖家团聚时,季国强却想到了防控医疗物资短缺。于是,他便通过义乌的朋友购买了近20000只口罩,并连夜将口罩事宜落实。 “你好,请问从哪里来,要去哪里?”“配合测量体温,拿出身份证,下车做好登记工作。”……就这样,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早上7点至晚上11点,季国强始终坚持和大家在该村设卡点位上并肩作战,一天都没有缺席。 章志平 上阵“父子兵”,并肩战“疫”情 “身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就应该冲在第一线!”2月3日晚上10点多,旧县街道合岭村民兵连长章志平接到街道命令,要求安排人员立马赶到城南街道大丰村卡口执勤。因事发突然时间也较晚,很难临时找到人员。时间就是生命,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情急之下他叫醒了熟睡中的父亲。父亲二话没说穿上衣服就走。父子俩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说一声,这一去,就是14天! 为过往车辆登记、量体温……无论刮风下雨,章志平父子和卡点执勤的战友们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24小时站好岗、把好关,筑牢防“疫”大墙。接到由他统筹负责旧县街道十个民兵执勤值守工作的安排后,他尽心尽力做好组织分配的任务,并且以身作则,不断为大家加油鼓气。 在章志平父子俩参与县级执勤任务后,妻子也成为合岭村巡防执勤志愿者的一员。一家五口中,三个劳动力都奔赴在防疫一线,家中仅剩老母亲和九岁的儿子。每每儿子打电话都哭着要爸爸要爷爷时,虽然心中有万分不舍,但他仍旧守卫在防疫第一线。用章志平的话说:“没有国家的安稳,哪来我们的小家……” 方红星 当好基干民兵的“大管家” “马上带着个人生活用品等行装到单位待命。”2月3日晚22点,正在家中准备休息的瑶琳镇人武部干事方红星接到了紧急通知。“自进入人武部工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如此紧急的通知。”意识到这次任务的艰巨,他和亲人简单交代了两句后就背上行囊连夜赶回了单位。 隔日7点,准备就绪的方红星接到了县人武部的命令,抽调15名瑶琳镇基干民兵前往城南街道,支援卡口执勤。接到命令后,他马上紧锣密鼓地安排各项工作,联系瑶琳镇各行政村民兵连长,第一时间赶到了宝心路白云源东路口的卡点。 执勤以来,方红星就成了这15名基干民兵的大管家。为做好民兵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密切联系各方,将执勤时遇到的困难一一克服。 “有时候觉得辛苦我们就跟他聊聊,包括执勤点换岗轮岗,他都会听我们的意见……”执勤民兵们表示,有方红星在,后勤保障和执勤工作总能安排得很好。近二十天的执守,方红星唯一觉得愧疚的是他从未回家看过孩子,但战“疫”当前,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要冲锋在前。 王峰 “铁人”守“铁门” 凤川街道岩桥村民兵连长王峰,从1月30日受领任务至今,坚守在抗疫执勤一线一个多月了。他不仅带着民兵日夜驻扎在桐庐高铁站联合检疫站点,同时还肩负村检疫点的执勤工作,高铁站执勤六小时下岗后,总能在村卡点看到他的身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必须守‘铁门’,护‘村门’,为民筑牢安全防线。”和他一同执勤的高铁站工作人员称赞他是“铁人”守“铁门”。 执勤中,他认真测量体温、检查身份证,工作非常细致,对每天碰到的从重点疫区来桐人员,他总是用情用理说服劝返。对个别不肯配合和不理解检查身份证、测量体温的人员,他总是耐心劝说。 无论是在高铁站还是村口,总少不了与重点疫区来桐人员的接触交流,风险很大,为此,王峰又主动做起了心理疏导员,教民兵们如何做好防护,使大家有良好的心态去执勤和劝解。在抗击疫情一线,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桐庐民兵的抗疫风采,守护着桐庐人民的“铁门”。 申屠李泳 “关键时刻,我必须得上!” “面对疫情,我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在看到下杭社区发布的志愿者招募公告时,县登山协会会长申屠李泳毫不犹豫地向下杭社区申请服务。 在他的动员下,登山协会的其他会员纷纷投身志愿服务。他们穿着协会的统一服装,每天深夜22:00到次日7:00在家景星城小区卡点驻守,成了下杭社区深夜靓丽的风景线。 自城南全域实行管控以来,申屠李泳与志愿者们不畏严寒,严防死守卡点,对小区进出人员予以管控。 他对待卡口管理严格要求,却对有特殊需求的住户体贴入微。2月10日凌晨12点,天下着小雨,有住户向志愿者反映家中孩子肚子剧烈疼痛,急需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申屠李泳得知后,立即安排人员测体温、做登记、拨打120,并向下杭社区报备。 由于特殊时期120无法及时抵达,情急之下,申屠李泳便立即开出自己的私家车送他们赶往医院。疫情期间,大家尽量避免产生直接接触,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申屠李泳说,“总不能让孩子这样耽搁着,关键时刻,我必须得上。” 温国华 抗疫争先的业委会主任 “打开健康码,拿出通行证。”这是上杭社区小区志愿者温国华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疫情面前,他主动请缨,值守山水圣邸小区西大门,一边向进出的业主宣传疫情防控小知识,一边指导、督促保安开展工作。 作为小区业委会主任,温国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召集业委会成员商讨小区防疫工作方案,并牵头部署落实。所有人员、车辆由西门出入,所有进出小区人员必须戴口罩测量体温,外来人员禁止进入小区,公共区域每日消毒……很快,一系列小区防疫自治的“规矩”立了起来,得到了小区业主们的拍手叫好。业主们直呼:瞬间归属感和安全感爆棚。 在他的积极动员下,一支由38名小区业主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投身到防疫行动中来。为业主们积极寻找生活物资供应商、提供“宅急送”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业主生活需求的同时,又尽可能避免因人员流动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现如今,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值守仍在继续,但无论多累,温国华总是精神头十足,“我曾是一名军人,这点不算什么。” 汪秋凉 “跑断腿都值当” 汪秋凉,1974年出生的他,是梅林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防疫期间,他第一时间响应社区号召,加入到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来。平时党员和居民对他的评价就是实在、可靠、乐于助人。他作为梅林社区抗疫后勤保障队伍中一员,表现突出,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前期他主要在梅林社区做执勤等志愿服务,后期主要负责梅林社区居民的物资采购和配送。 社区工作人员王圣鹏清楚记得,汪秋凉在2月2号接到公司延迟开工通知:“我可以全心全意为居民提供服务,不用心挂两头了。”他所负责的3个楼道有近200户住户,他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采买及配送都由他一人负责。截至目前,累计采买物资及配送重达280多斤,采买金额达到6000多元。每次去吃中饭都快两点了,吃完他马上继续配送。记得最多的一天,他负重配送50余户,回到家感觉双脚都发麻了。他总说:“居民也急的,一定要早点送到,只要他们安心居家,跑断腿都值当。”正是他的辛勤付出,居民居家隔离更加安心了,阻断疫情扩散也便多了一道防护墙。 蒋小祖 随叫随到的“杂工”书记 蒋小祖是中杭社区鑫龙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他成了疫情防控城南保卫战中杭战区的“杂工”书记。每天,他总是早早来到社区待命,随叫随到。哪里有需要,他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哪个小区宣传音响没电了,他二话不说开着私家车到小区去把音响搬到社区来充电;哪个小区卡口帐篷出问题了,他第一个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午饭时间到了,他开着自己的车挨个小区给志愿者送饭,每次送完回到社区都1点多了,有时饭也凉了,甚至没有了。这时候,他总说:“没事,我家离社区近,回家吃点就成。” 城南街道为各战区准备了取暖木炭,因物资紧缺、采购难,到货已近傍晚。为了给值守志愿者及时送上防寒物资,蒋小祖坚持当晚把木炭全部挨个分送至社区35个执勤点位,回到家中已是凌晨1点多。虽是寒冬深夜,他却忙得满头大汗。此外,他还把自己家中仅有的100双一次性手套、5瓶医用酒精无偿捐出。虽然连日来的战“疫”很辛苦,但他从未喊过累。他总说:“社区干部太累了,我把这些小事做好了,他们就能集中精力干大事了,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战胜疫情。” 记者 王仪楚 邓晓忠 李 雯 徐文静 应致远 何 晓 文/摄 |
原标题: 向桐庐战“疫”先锋致敬(六) |
作者: 网络编辑:吴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