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为乡村振兴增添生态底色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2月16日 09:36:33 |
富春江纵贯桐庐南北,分水江横穿我县东西,两江汇纳支流30余条,小微水体2000余个,以富春江为轴线,以分水江为纽带,“两江”联动,全域统筹,就成为了我县大美河湖新格局的最佳打开方式。 美丽河湖点亮美丽乡村,带动发展美丽经济,这个布局正在我县乡村成为现实。如同一条条细微的血管,将美丽乡村串联成珠,打造成为绽放美丽、寄托乡愁的风景线。对于沿岸的数万个村庄,美丽河湖建设,带来的不仅是一湾清水,还有新的发展机遇。 (一) 2019年,省水利厅把“美丽河湖”建设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我县的芦茨溪名列其中。芦茨溪不仅以一溪碧水滋养着两岸各村的村民,也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赏景休憩。随着四季更迭,芦茨溪将水岸美景、美食、休闲旅游项目进行全方位串联,为诗乡画城的美丽经济增添了靓丽底色。 初冬时节的芦茨溪宁静清丽,溪旁三五成群的游客悠闲地漫步、赏景,岸边的芦茨村画中阁民宿业主陈静敏刚刚晾晒好一屋的被单,享受一天中难得的短暂闲暇,刚与记者打开话茬,她便开始感慨门口的一溪碧水给自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原来芦茨溪就是我们山区里那种很普通的小溪,不像现在整治了以后,两边都这么漂亮了,水也越清越大了。”陈静敏的民宿就在溪边,说起芦茨溪带来的红利,她乐开了怀,“所以现在游泳的人也特别多,到这里来游玩的人特别多,我们民宿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跟原来相比,收入都要翻好几番了。” 芦茨溪是富春江支流,蜿蜒流经石舍、茅坪、芦茨三个村。四季溪水清澈透底,夹岸高山林木葱郁,风光格外秀美。2012年,芦茨溪曾作为杭州地区的代表,成为全省第一条可全域游泳的溪(河)。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芦茨村村民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办起了农家乐。但农家乐增多,与资源环境相矛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水系萎缩、河床窄排洪不畅、甚至水质污染都对乡村风貌构成了威胁。对此,相关部门联合乡镇村对芦茨溪沿线三个村开展截污纳管工作,并在所有农家乐建设单独的污水预处理设施,沿江村民生活污水实现层层过滤、达标排放。同时,对芦茨溪进行拓宽、清淤、整治,使溪水保持常年清澈。如今,农家乐、民宿遍地开花,村民的生活也像得到了芦茨溪滋养一般,越来越滋润。 “来游泳的人很多很多,到夏天像下饺子一样的。我这么大年纪在这里搞搞游船收入也有四五万一年。”芦茨村村民章贤善乐呵呵地说。 如今的芦茨村,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能赚到钱,家家户户有洋房、有小车,就如村民方祖伟说的,生活在芦茨村,幸福满满的。 以建设美丽芦茨溪为轴线,对沿线分布的古村落、古桥、马岭古道、文化礼堂等颇具本地特色的文化古迹和景观节点,与新开发的生态产业有机结合,使芦茨溪生态产业健康发展,吸引了大批都市人慕名而来,芦茨村也逐渐成为桐庐周边乃至杭州地区的度假避暑胜地。与之相配套,农家乐、民宿发展也越来越成熟,目前,沿线共有200多家民宿,4200多张床位,人均年创收35万元。仅芦茨一个村,就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经营民宿或农家乐。 芦茨村党委书记方祖春告诉记者,“我们村去年游客量已经达到了12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15年的8000万增加到去年的1.3个亿,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了7.8万元。” (二) 在我县分水镇的万亩田畴中,蜿蜒的前溪缓缓淌过,串起了一个个美丽乡村,铺展出一片田园风光。 前溪属于分水江支流,全长39.5km,流经东辉、百江、儒桥至分水镇白沙汇入分水江,其中百江镇集镇口至分水江交汇口长18km,流域总面积333平方公里,全域水质基本维持在Ⅰ~Ⅱ类水的水平。 这里,溪水潺潺,青山延绵,自然风光无比秀丽;这里,宗祠、石头房等古老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这里,人文与自然相互辉映,“我们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山水”,是前溪两岸人民的共识。 前溪有太多童年记忆——村妇淘米、洗菜、洗衣服、孩童游泳戏耍、捕鱼捉虾……这一泓清溪,是人们安放乡愁的地方。“美丽河湖”怎么建?留住乡愁是关键。 在前溪河道整治中,当地政府充分尊重自然,极力保持河道原有的生态面貌,对河道内的弯道、滩地、小湿地等给予最大限度的保留,让水陆两个生态系统得以保持流通。正是通过这种生态化治理理念,使前溪在经过这几年的河道综合整治后,依然随处可见水域内的石斑鱼畅游,滩地上的白鹭栖息。 2016年,分水镇范蠡休闲养生村落景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范蠡休闲养生区以15公里的前溪绿道为纽带,横跨新龙、天英、里湖、儒桥、大路等村落,伴有新龙七彩百合园、大路粮油基地、九龙寺、茅山茶园等游览点,是集隐居文化、农耕文化、田园风光、民风民俗为一体的浙西“十佳”旅游风情乡村。春季两岸风景美不胜收,在九龙绿道骑行,去粮油基地赏千亩油菜花、草籽花和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夏季凤凰谷冲浪漂流;秋季可以体验割稻子、抓甲鱼、捉泥鳅等农事体验。 “水深红杏雨,衣湿绿杨烟。野叟掘篱笋,行人唤渡船。”这样静谧悠然的前溪,美丽河道当如是。 近年来,文化与自然,成了前溪的两张金名片。游客们可以参与元书纸制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可以体验乘坐皮艇从清凉的水花中一跃而过的刺激舒爽;玩累了,还可以吃到“土得掉渣”的农家菜,收获别样“分水味道”……这一块“山水宝地”,因为“美丽河湖”,属于每一个亲近它的人。 (三) 桐庐县是杭州西部的生态大屏障、发展新蓝海,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拥江发展”行动,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展示带上的重要节点。 借力“拥江发展”行动,以富春江、分水江综合保护与发展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以未来城市未来生活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我县“美丽河湖”建设,打造“山水人城”共融共生的美丽河湖“桐庐样本”。 2019年我县实施富春江、前溪、芦茨溪、后溪等4条总长度共计55.4公里的美丽河湖创建,目前已通过市级考核验收。 在建设过程中,我县提出“防洪达标的安全河道、水清自然的生态河道、岸绿景美的景观河道、游憩自由的休闲河道”四位一体的治河理念,实现河道防洪“坚固化”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转变;规划编制了“两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控制专项规划,开展重点河流廊道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对“两江”流域的河湖自然生态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以安全流畅、生态健康为原则,实施前溪联盟村美丽河湖建设工程、壶源江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大坑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在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的同时,切实改善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河长”领跑,全民参与。我县建立了河长制长效管护机制,建立依托河长制组织体系,形成以河长主动参与、主动关心河湖治理和管理为主,引导和鼓励全民参与爱河、护河,充分调动“巾帼护水岗”、“河小二”等社会力量为辅的良好工作局面。 河长信息、河湖档案“一张图”,视频监控、卫星监控、水情监测、水质监测、河长巡查、社会反馈“一平台”,“系统化+制度化”,我县河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水域保护管理,严格占用水域审批程序。严格按照《浙江省水域保护办法》精神,规范占用水域审批,并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检查,确保全县水域面积不减少,水域功能不减弱。深入推进“无违建河道”创建和县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 结合我县文化名县建设,开展隐逸文化、诗歌文化、中药文化、剪纸文化的挖掘、梳理、研究及保护,加大“两江”流域古建筑、古遗迹的保护和修缮力度,整合山水福地、唐诗西路、江南古村落等品牌资源,并将这些特色文化元素和名人名家作品融入到“美丽河湖”建设中。结合地方性特色,打造出红色壶源江、前溪爱情跑道、隐逸芦茨溪等各具特色的主题,丰富和展示河湖的特色人文内涵。 呵护“两江”水,拓宽“两山”路,大力推进我县“美丽河湖”建设,保护水碧山青河湖底色,实现山水人城和谐共生,这就是桐庐“两山”理论最好的实践,也是人民向往的生活。
|
原标题: “美丽河湖”为乡村振兴增添生态底色 |
作者: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