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扶智”甚于扶贫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1月15日 09:04:25 |
■ 周淑凤 近日,一个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短视频被爆刷,视频女主人公赢得网友一片赞扬声,新华网等官媒也有转载。 为什么她“骂”贫困户网友反点赞?因为她“骂”得在理:“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当然,她这话是有所指的,不是针对所有的贫困户,而且也不算骂,用网友的话说是“教育”,或者说是做思想工作,因“恨铁不成钢”。我们知道,造成贫困的原因不尽相同,若大致分类,不难发现,除了身体和智力两方面都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人,剩下的应该是两方面条件都具备或至少一方面具备的,前者如几十年前宋丹丹等人演的小品《懒汉相亲》中那个好手好脚好脑却甘于贫困娶不到媳妇的“懒汉”,后者如那些身残志坚者。我们的扶贫对象应是那些真正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人,对于具备条件却甘于贫困的这类人,我们不应扶贫,至少不应仅限于扶贫,更重要的是“扶志”和“扶智”。 “扶志”“扶智”甚于扶贫。因为扶贫仅是“输血”,其实是等靠他人,而“扶志”“扶智”是“造血”,发挥其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扶志”,最主要的是解决对方的思想问题——摈弃等、靠、要的思想,自立自强。这位扶贫工作者的“骂”无疑是一种解决方法,她采用的是激励法。我们也可采用引导法,如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反正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扶志”问题解决后,再解决“扶智”问题——因地(人)制宜,“授之于渔”——加强教育培训,传授知识技能等,帮他们走上一条适合他们的发展路子。 “扶志”“扶智”都绝非易事。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勤俭,因懒致贫,为人不齿,久而久之,形成惯性,贻害后代和社会。“万恶懒为首”,在梁启超先生看来,无业懒人是社会的“蛀米虫”,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对于懒人,“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再者,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在快速发展,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退一步讲,如果不能为国家做贡献,至少不能添负担,除非万不得已。 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党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2017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所以,我们要唤起贫困户的觉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积极投入到致富奔小康的队伍中“撸起袖子加油干”,迎头赶上,共同走上社会主义幸福大道。
|
原标题: “扶志”“扶智”甚于扶贫 |
作者: 网络编辑:吴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