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江镇奏响“低成本”田园曲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1月13日 08:43:35 |
借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百江镇奏响“低成本”田园曲 丰收的季节,百江镇联盟村冷水下自然村的115亩稻田里一片金黄,收割机在沉甸甸的稻穗间大快朵颐,留下的秸秆则被捆扎起来,届时统一送往合作社用来种养菌菇。 风吹稻浪的丰收图,来自于合作社与村民的辛勤劳作,也来自百江镇“低成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思路——用最少的投入,谋取最大的效益。 “2018年3月份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基本没有多少产出。”联盟村党委书记臧社军说,和许多山区乡镇一样,百江镇也存在年轻人外流的情况,“年纪大的人吃不消种,年轻人不愿意种或者没有人种,地就荒了。” 在乡镇,荒地不是一个新鲜词,但百江并没有放任不管,也没有潦草地往水果采摘等当前乡村旅游热门项目上靠。 “百江镇山地多平地少,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均不明显,如果不能多想多谋,那很可能投入大、收益小,不仅花了冤枉钱,还浪费了良好的资源。”百江镇党委书记濮樟平说,经过多次商议与实地调研,镇里最终将这块地流转给了桐庐农发粮油合作社,用于水稻种植。 农发粮油合作社正好位于联盟村,因百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生产的大米质量与销量均很稳定,深受消费者欢迎。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能收获土地租金,合作社得以扩大种植规模,而耕种又需要人手,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可谓一举三得。 “农业机械化普及,插秧、收稻都可用机器完成,但运送秧苗盘、秸秆捆扎等依然需要人工,而这些活的强度不高,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也能做。”农发粮油合作社社长方雪勇介绍,尤其是农忙时候,一些六七十岁的村民每天也能在合作社赚得150多元。 百江联盟区块是我县唯一的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所在区块,也是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块,推进这个区块的各项工作是百江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冷水下自然村的改变,正得益于相关工作的大力推进。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许多地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大投入、修路造景,收获一定成效。但这样的模式,对于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百江镇来说,有些吃力。 因此,百江镇因地制宜,在全镇干部用脚步丈量区块资源环境、大量听取各层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做优粮油主导产业,做精前溪嬉水、双坞樱桃(花)二条特色休闲旅游带”的发展方向,从农田、土地、道路三个方面出发,用发展与经营的思维,提升村落景致,打造田园综合体。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在农田上,通过改田成景、改田连水、改田连片,将荒地变为农田,用农田连接村落,优化农田布局,在更加方便村民与游客嬉水的同时,提升乡村的“农田味”。在土地上,改地成景、改头换面、改田连村,盘活利用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格局。在道路上,通过“改径”来“连景”,把美丽资源、美丽景观运用、绿道、林荫道等方式进行串联,形成连续的生态系统,把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茶山、美丽河湖与建设用地进行组合配置,发挥资源价值的乘数效应。 联盟村榔树下村中央有一棵百年大樟树,部分躯干被3幢70年代的旧房、附房遮挡。这3幢建筑没有特色,采光、排水条件不好,并不十分适宜居住。镇村干部与户主多次沟通协商,3幢农房顺利拆除,村中央打开了景观面,让游客(村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看得见田,同时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后按照“主客共享”的理念建成晒秋场,而农房拆除后的土地,则成为助力村集体增收的资本。 “实现‘低成本’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濮樟平介绍,就拿资源收储来说,过去很多村干部把这项工作当作上级压下来的任务,积极性很差。实际上,资源收储工作不仅可以加强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让村民更好了解镇村发展思路,同时,收储到的资源又可以成为村庄发展的资本,助力村集体更好增收。 通过座谈会、一对一交流等方式,百江镇村干部逐步转变思维,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共同创新思维,善谋善为,吹奏出悦耳动听的“低成本”田园曲。 (记者 陈艺琨 通讯员 许智灵)
|
原标题: 百江镇奏响“低成本”田园曲 |
作者: 网络编辑:吴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