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校园红色讲堂上的“老兵”(上)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08月07日 08:48:36 |
前不久,由县委宣传部、县关工委、党史研究室、县委老干局、县教育局和县新四军研究会联合编写完成的《传统哺育我成长》一书,在迎春小学举办首发式。这本“红色文化进校园”讲堂读本,为我县的红色传统教育添了一把旺火,因而受到了各校师生的欢迎及社会各方的肯定。这情景,让一年多来为这本书的编印工作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王六堂,内心感到格外欣慰! 原县政协副主席、县新四军研研会会长王六堂,是一位有33年军龄的老军人。脱下军装的王六堂“兵心”未改,干工作总拿出“冲锋”的劲头:如他担任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十年间,全力以赴于红色传统的传承与弘扬,积极联合社会各方力量,成功地把“红色讲坛”搬进了全县各大校园! 县新四军研究会自2004年12月成立以来,作为首届县新四军研究会负责人金萧支队老战士王作、萧文等老同志,秉承“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宗旨,在研究宣传新四军历史,开展学术研讨、编辑出版、教育后人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可他们毕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工作中常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于是经他们推荐并经选举,2010年,时任县政协副主席的王六堂,担任新一届的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老兵”接受了新任务,王六堂决心跑好“这一棒”。 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对新四军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展?这是王六堂担任新一届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首先考虑的问题:王作他们在任时,挖崛了大量金萧支队珍贵的史料并出了多本研究文集,“红色历史”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思考将研究方向转向革命老区新合——“红色土地”的研究。 他的提议,获得了会员们的一致赞同。大家认识到:在新合革命老区这块红色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老区人民为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地许多老百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老区开展一次全方位的研究,出一本系统介绍新合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展现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区,记住老区人民付出,而且可以进一步集聚力量支持老区建设。 就这样,对“红色土地”的研究工作迅速展开。王六堂“披挂上阵”,确定题材、组织写作队伍、落实经费……参与写作的人劲头越来越大,一批乡镇干部也参与进来,拿起了笔杆子,在大家的努力下,许多尘封在这块土地上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都被一一挖掘出来。王六堂对收到的近百篇稿子不辞辛劳进行审稿,提出修改方案,有的稿子前后审稿四五遍……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努力,《新合老区展新姿》一书终于编印完成! 《新合老区展新姿》一书共20万字,内容涉及新合革命老区教育、交通、农业、工业等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深刻反映了新合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传承革命老区精神,传颂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关怀,争取社会各方对老区的支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本属于新合革命老区的“本土红色读物”,也为新四军研究会多年来开展的红色历史研究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红色“句号”! 2012年王六堂退休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 他又开始考虑新问题:多年来新四军研究会的研究工作,可谓硕果累累,可如果为了研究而研究,把反映革命先辈历经生与死、血与火考验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那显然是一件遗憾之事。他觉得,应该组织一个红色宣讲团,走进学校和基层,把凝聚无数人心血的“红色成果”转化为“教育成果”! 他的想法,获得上级领导和老同志的一致支持。经过一番筹划,“新四军研究会宣讲团”正式宣告成立,王六堂亲任红色宣讲团团长。该宣讲团一共有十几名会员,他们中大多数是从硝烟战火中走出来的革命老战士。他们满腔热情地到学校、机关、社区宣讲亲身经历,展现老一辈的革命理想、革命意志与家国情怀,讲到激动处,老同志们常常眼含热泪,声音哽咽…… (记者 方赛群 通讯员 郁峰) |
原标题: 站在校园红色讲堂上的“老兵”(上)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