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文化礼堂管理员不简单”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06月05日 08:36:57 |
年已花甲的方正元,凭着一股子对文化事业的热情,把桐君街道麻蓬村文化礼堂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村民们提及他便竖起大拇指,赞—— “这位文化礼堂管理员不简单” 初夏的傍晚是怡人的,落日的余晖洒满大地,道路旁一栋白墙黑瓦的房子亮起了一盏盏暖黄色的灯,笑语欢歌不时传出。这里便是桐君街道麻蓬村每天最热闹的地方——文化礼堂。 而说起麻蓬村文化礼堂,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已到花甲之年的管理员方正元。这些年来,方正元把村文化礼堂搞得有声有色,在村干部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先后组建了10支村民文体队伍和1支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2017年,麻蓬文化礼堂还获评杭州市“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荣誉称号。 这些年,在桐庐,作为精神文化新地标,一座座文化礼堂拔地而起,改建文化礼堂也被麻蓬村提上了议事日程。方正元是村返聘的退休教师,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对于他来说,和文化事业“打交道”,也是一大乐事。作为村里的宣传文化员,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文化礼堂的管理员,参与礼堂建设及日常管理。 2014年12月,麻蓬村7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投入使用,还配有舞台、文化讲堂、图书室等。文化礼堂建起来了,面对全村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正元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如何挖掘村庄的文化能人,让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通过这几年的文化宣传工作实践,我认为要开展好活动首先要建好团队。”方正元回忆,当时村里也没有一支像样的文体队伍,要搞一次活动比较吃力,节目凑来凑去总还少几个。为解决好这一难题,他也动了不少脑筋,最后决定重新组建文体团队。 说干就干。根据麻蓬村现有的基础,方正元决定首先组建排舞和舞蹈队。于是,他从热爱舞蹈的村民入手,主动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队员沟通,希望大家能出资购买简单的音响设备。就这样,每天晚上,村里的每个区块空地上,都能响起流行舞步的音乐声,吸引周边的村民围拢过来观看,甚至参与进来。 设备有了,方正元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宣传工作中去。他把全村四个区块,14个村民小组跑了个遍,努力让每个村民知道,坚持排舞、舞蹈运动,对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强交流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在他的鼓动下,村民们抢着报名加入排舞、舞蹈队。 在组建文体团队过程中,方正元意识到了培养文体骨干队伍的重要性。在街道和上级部门的帮助下,麻蓬村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了十几名具有国家三级社会指导员资质的排舞、文体教员,分布在各区块排舞队担任队长及老师。就这样,方正元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使排舞普及全村。目前全村有四支排舞队,共有150多名村民参加活动,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不满足于此,方正元还致力于组建农家演唱团。为满足广大戏迷群众娱乐需要,组建麻蓬村文化惠民演出团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萌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把戏迷组织起来,不动一番脑筋恐怕是不行。为此,方正元做了大量工作,积极争取当地戏剧名人加盟,增加演唱团的实力,在各种文艺、节庆演出中,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去年,全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村级站所设在文化礼堂。方正元一下得到了启发,便想办法联系劝说村里的文体爱好者,组成了村里的文艺展演志愿服务队。闲暇时,他带领服务队到各自然村的空地上去表演,让原本的“文化礼堂”流动了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偏远村村民看演出难的问题。 “这位文化礼堂管理员可不简单!”每每提及方正元,大家就竖起大拇指夸赞,正是他这股子对文化事业的热情,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艺大餐,让麻蓬村昔日寂寥的山脚溪边又热闹了起来。 如今,麻蓬村的文化礼堂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可活动、可娱乐、可学习、可参观的好去处,更让全村有了传播思想、传播知识、传播文化的阵地。“孝老敬老礼”、“崇德礼”、“新兵入伍壮行礼”……各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村民的农闲、业余生活,让村民正视农村文化,并为本村拥有这份淳朴的文化感到自豪,乐于传承。 (记者 叶晶) |
原标题: “这位文化礼堂管理员不简单” |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