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 一条充满诗意的弧线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01月26日 09:42:51 |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提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意指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在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实为美哉。可见,绿道在唐朝时已初见雏形。而今,这一条条充满诗意的弯弧不仅串联起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更为步行、骑行等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场所与空间,一片林荫里,诗情画意中。 城北山体游步道 绿道融于山林间 城北山体游步道从城皇庙遗址公园出发绵延至富春江一桥杨梅山脚,横跨小岭路,连接舞象山、安乐山,山体游步道全程10公里,可将城区全貌与周边的风光尽收眼底。 说起起点城隍庙,有记载的资料显示,它曾于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年重修。元之后,屡修屡毁,并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两度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庙像皆被毁,移作他用。直至1988年,该地块建设了竞秀饭店,随后在2008年拆除。自此该地荒废。2016年,城隍庙遗址公园带着附近一带老辈的念想与期盼正式修复完毕,对外开放,而这里也正成为这条绿道的起始点。 由城隍庙遗址公园拾级而上,山林苍郁,林木如荫,置身其中顿感清新怡人、鸟语花香。沿着山路徐行,两旁的墙壁上绘制了森林深处的野生动物及山水风光3D画,兼具童趣,栩栩如生。孩童来到此处总是挪不开眼,迈不开脚,需仔仔细细欣赏过一遍合影拍照留念才肯离去。这些3D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漫步向前,一条蜿蜒的“空中栈道”映入眼帘,作为城区首条“空中栈道”,它跨度42米,架设在离地约15米高的空中,整座栈道掩映在青翠林木间,与整体景观相连,造型优美、富有流动性,既是人来人往的主轴线,又营造了城市空间意象。游人漫步其上,还能以不同的视角看风景,一览老城街景风貌。 越过空中栈道,便跨入了舞象山地界,舞象山在老桐庐人眼中,是一个浸润历史的时代符号,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标,舞象山顶上有一座电视塔,这里几乎是登山爱好者的首选。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对桐庐人来说,没有登上电视塔,也就算不上是个地道的桐庐人。站在山顶向下望,整个城区的全貌一览无遗,老城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历久弥新,新城区带着发展的希望,势如破竹。作为城区的主要干道——富春江一桥、富春江二桥如两条巨龙,横亘在城北与城南之间,为往来互通作出贡献,站在山顶方觉脚下这方土地的广袤,顿感自己之渺小,难怪古人登高时会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叹。 荒田头至双溪亭游步道 十里桃花瓜果香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3、4月份的阳山畈正是踏春赏花的好时节,桃花恣意盛放、梨花含苞待放,一阵风过,片片粉红花瓣落英缤纷,恍如仙境。一条长约3.5公里的游步道宽阔平坦,延伸至山顶,游人从村口开始步行,两岸桃花中无杂树,粉红中点缀着白白的梨花,两种花色相辅相成,两个颜色相映成趣,倒真有“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枝柯蔫绵花烂漫,美锦千两敷亭皋。”中的诗意。 每到山花烂漫之时,阳山畈山花节如期而至。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开在枝头,红的、粉的、白的,相互簇拥,待走近时还能闻到淡淡的花香,让人心生愉悦,春天的生机盎然扑面而至。 此时的阳山畈也成为了诸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桃花树下的安宁与静谧,花雨纷纷落下时的温柔与浪漫,花瓣拈于指尖轻嗅鼻尖的触感与舒适,无一不让人扎进春天温暖的怀抱中。 烂漫山花不仅吸引了本地游客来此游览拍照,同样也让上海、杭州的游人们流连忘返。而山花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阳山畈村发展的契机。 这条游步道自2014年建成,山花节从单纯的赏花逐渐蜕变为玩、购、娱为一体的综合节庆活动,游人的蜂拥而至让村庄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农家乐中一道道“土”味十足的菜肴填满了外来游客的胃,这场味觉的盛宴,让人乐不思蜀;越野赛、摄影大赛、自驾游、骑行比赛……一系列的活动更让游客们大呼过瘾;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带有桐庐特色风味的小吃、林林总总的居家用品……花海间的庙会虽小,却五脏俱全,让人目不暇接。 要说最让人嘴馋的莫过于阳山畈的蜜桃,一个个色泽光艳、果味纯正的硕大果实,表面裹着一层短短的绒毛,青里泛白,白里透红,一口下去,果肉丰富,汁水充裕,入口滑润不留渣子,一口气吃上两个那才叫沁人心脾。蜜桃成熟之时,阳山畈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兴致高昂的游客约着三五好友,带着孩子自驾前来,一个个熟透了的蜜桃挂在枝头,任君采撷。蜜桃个大味鲜已成为阳山畈村的“金字招牌”,恰逢此时,蜜桃、蜜梨采摘游又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马岭古道触摸历史感知乡愁 一边是清净澄澈的芦茨溪,一边是群山环抱的村庄,一条依山而建的卵石古道,连接着古时桐庐与浦江、义乌地区的商贸。 马岭得名是因为起伏于天际的山峦形状像马,马头在浦江地界,马身马尾属于建德管辖。这条古道起始于富春江镇芦茨村,沿线穿越芦茨、蟹坑口、百步街、邵家、茆坪、石舍等自然村,终点于石舍村双溪口,结合古道现状,采用多种材质,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而对现有古道进行修复并贯通,全长15公里。古道两旁群山逶迤,满目青翠,村落民居,粉墙黛瓦,绕村溪流,青碧如玉,小桥流水枕人家,宛如一幅神清骨秀的水墨画卷。 踏着青石板的古道一路向前,溪流萦回,绿荫环绕,一人宽的小道沿着山势蜿蜒而上,或穿行竹海,或匍匐茶园,依偎密林,苍苍茫茫,远上天际。 这条古道是古时连接金华府和严州府的捷径。从严州到婺州,或从婺州去往徽州,过往的客商、上任的州府官员,都走过这条用规整的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茆坪村就是这条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卡。古时,深居大山的茆坪村民靠山吃山,以烧炭、卖炭为业,经炭致富,而这些炭也经由这条连贯东西的古道进入金华、浦江地区。如今,走在这条商贾来往不绝的小道上似乎还能闻到独特的炭火味道。 马岭古道扼守三地,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史料记载,马岭古道至少发生过三次战事: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方腊的军队从睦州(今淳安)攻打婺州,该古道是必经之地;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该古道上拼杀激战,有上千太平军被清军扔下古道附近尖岭头的一处万丈悬崖,当地人称为“千人池”。古道西侧岭下还有“将军洞”关口,至今保存完好;解放前夕,金萧支队也经常在马岭一带活动…… 而今,马岭古道已不复往昔的光彩,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褪色,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些爱好户外远足探古的人们,由这条古道走进自然,享受原汁原味的户外生活,探究这里曾经的繁华。在青山碧水之间,用自己的脚步叩响古村落,找寻古村寄存的珍贵历史记忆,触摸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体验对远去历史的景仰和缅怀。 富春绿道 低碳出行新风尚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富春绿道便是这样一条倚靠在富春江畔的山水风光带。它东起凤川,西到富春江,全长7.35公里,宛若一条诗意的弧线落入青山绿水间,舒展延伸处水光潋滟、烟波飘渺,水波过处,是无尽的遐想。 漫步于绿道之上,沿路灯光绿化、健身公园、游行步道等设施一应俱全,既能最大限度地观赏水文、植被生态和优美环境,也是一条集健康运动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观光线路。这里不仅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更吸引了诸多骑行爱好者慕名来此。 作为杭州市“三江两岸”骑行绿道之一,骑行道一侧是柔美的富春江,另一侧则是浓绿茂密的树木,迎着阵阵微风,一幅浑然天成的富春山居实景图渐渐展现在眼前。这条道上没有机动车辆,只有徒步者和骑行人,让人能感受到慢生活的静谧,能更好地寄情山水,融入自然。途中设置的观景平台,是骑行过程中难得的休息点,停下骑行的双腿,依靠着栏杆极目远眺,悠悠江水在视线中缓缓流淌,水天一色的景致让人忘了生活中的繁琐。 富春绿道取自富春江最美的这一段,自建成来已迎接了多次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作为连接区域、城乡的生态长廊,这条绿道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品质,更带动了绿色低碳出行的新风尚。 乐享骑行,享受风驰电掣;慢跑马拉松,在一呼一吸间让心肺功能得到最大的协调;横渡富春江,与百名游泳爱好者亲近水域,呼吸自然…… 夕阳西下,湖水碧蓝,绿道幽静,漫步于蜿蜒的游步道,穿行于满目葱茏的绿林之间,仿佛置身山水画卷,成群的锻炼者会踏着跑道行走,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这条连接城乡多元生活的纽带,将南北不同的风俗文化拼合、融汇,共同组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富春绿道。 记者 李雯 文/摄 周阳/制图 部分资料来源于微村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原标题: 绿道 一条充满诗意的弧线 |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