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改变环境 提升生活品质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9月07日 08:32:42 |
1996年,我县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成绩面前,没有停下脚步。2004年,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县上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05年11月20日通过全国爱卫办考核,12月27日全国爱卫会命名桐庐县城为国家卫生县城。之后一直提升巩固,2009年、2013年、2016年复评全部通过。 国家卫生县城的创建与复评,为最美县城奠定了基础,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蓝天白云相映、青山秀水相依、文化气息浓郁的卫生美丽城市。 “还记得2004年3月17日,县政府召开全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动员大会,4月14日在县城中心广场举行创建‘国卫’启动仪式,万余人参加,场面浩大。”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创建“国卫”活动开展后,我县自上而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人人参与氛围浓厚。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如果关键时候党员干部不带头,怎能让群众信服?”县委、县政府提出城乡联动,创建各级卫生先进单位(卫生镇、乡、村、单位)的目标任务,把创建工作作为今后全县爱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抓手。全县机关干部带头开展城中村卫生整治集体劳动活动,县委、县政府及县级机关、镇乡(街道)的主要领导都参加每次大会和行动。各部门层层召开动员会,讲清创卫的目的意义,并部署工作任务。 号召人人参与,宣传引导必不可少。2005年初,成立了县健康教育讲师团,共有19名成员,开展进社区讲座11场。组织大型健康知识图版巡回展,140多块宣传图版从5月初开始在各镇乡、街道、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展出,编印《健康教育读本》6万册,免费发放给每户居民、农户和全体机关干部。通过形式多样、深入广泛的宣传,使创卫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不仅仅是为了一项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享受处处好环境,天天好心情。“自从清理了垃圾,平整了路面,彻底改变了蚊蝇扑面、污水横流的环境。”家在城南街道金联村的赵大伯说,以前路上垃圾遍地,出趟门就溅一腿污水,连孙子都不愿意回来玩,现在好了,看哪里都舒心。 环境卫生的提升,是我县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演绎县城蝶变的一个缩影。 变化来自哪里?来自城市道路、里弄小巷改造,城市、乡村垃圾处理,绿化工程开展,清扫保洁机制市场化运作,“五小”行业卫生整治等等。 创建活动中,多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比如整治城市垃圾问题。我县引进杭氧集团投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于2005年6月底开工建设,投资近1.5亿元建成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水处理率达56%。 道路保洁实施市场化运作机制。2004年5月,将县城部分路段的清扫保洁权通过公开招投标推向市场,其中老城区所有道路清扫保洁全部推向市场。同时,引入小型路面清扫机8辆,对其招标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实行机扫,机扫率占城区道路清扫总面积的20%,保洁水平明显提高。 创建成功后,我县依然毫不懈怠,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以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健康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大“清洁桐庐”“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态文明、旧城改造等专项行动的工作力度,着力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县城成果,使得我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评。 其中,“清洁桐庐”行动的意义不言而喻。2008年实施“清洁桐庐”,从完善基础设施、清除垃圾、提升群众素质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十年努力,全县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陈年垃圾得到有效清除,市民群众素质逐渐提升,乡风文明趋向和谐,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涌现出一大批“清洁示范村”、“最清洁村”、“百千”工程示范村、生态村和清洁户。 环境面貌的改善还得到诸多肯定,先后取得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美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华宝钢环境奖和浙江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浙江省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示范县、浙江省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管理示范县、浙江省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创卫,让人欣喜地感到,城市的品位在逐渐提升,市民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记者何晓/文黄强/摄) |
原标题: 创卫改变环境 提升生活品质 |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