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文明 耕耘美丽桐庐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6月11日 08:52:25 |
今年的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六五”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当今中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向往和期盼,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对我们而言,建设美丽中国桐庐样本,凸显了桐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继续走在前列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美丽桐庐,是为了保护美丽生态。这些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始终秉持“生态立县”发展理念,在护美绿水青山中不遗余力、久久为功。 比如,围绕“全县域全天候消灭Ⅳ类及以下水体”目标,以治污剿劣为重点,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境内主要河流Ⅰ、Ⅱ类水质河道数量占河道总数的80%以上,富春江出境水质总体优于入境水质。 比如,治水、治气、治土等多管齐下,节能、限排、汰劣等多措并举,在绿色出行、绿色生产等各个方面敢于创新,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比如,今年1~5月,全县共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5起,比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44件。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彰显的是铁的担当,是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呵护绿水青山的法治保障。 建设美丽桐庐,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当前,桐庐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产生了新期待,提出了新目标。美好生活理应涵盖明媚的阳光、洁净的空气、放心的食品、顺畅的交通,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绿水,安放得下乡愁。这一切,要靠建设美丽桐庐这把“金钥匙”,逐步打开根本解决的路径。 治水不是目的,目的是重现老百姓的梦里水乡,谱写人水和谐的新画卷;拆违不是目的,目的是为桐庐腾出必要的空间,为老百姓公共生活提供应有的场所;甚至转型升级也不是目的,目的是为老百姓在先天不足的资源禀赋下可持续地创造财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水平。 硕果累累可喜,但不可否认,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环境保护各个领域的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短板,我们来不得半点松懈,也需向“他山之石”取经。 当下,宁波北仑的母亲河小浃江水草丰茂,两岸绿树成荫。作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试点区的先行者,《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在这新鲜出炉。 然而,几年前,小浃江却是避之不及的黑臭河。从2011年提出“污水不落河”开始,到近两年的“精细化截污”,北仑这个外来人口密集、先天条件不足的临港产业集聚区对“污水零直排区”的探索和建设比许多地方起步都要早。如今,管住了岸上直排的各类污染源,做到了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 不久前,县委书记朱华在督查治水工作时,明确提出了“坚决堵住每一个排污口”的工作要求。这是建设“污水零直排区”的重要保障。从治标到治本,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在截污纳管、雨污分流、企业监管等方面,北仑区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好做法。 来自英国的保罗·科尔曼,在1990年到2006年期间徒步环行地球,行走距离超过4.6万公里,途经40个左右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科尔曼都坚持种树,以实际行动号召大家一起种树。在他的倡导下,这些国家和地区至少已种下600万棵树。有人问他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如果每个人都做一点来改变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非常美好。 今年四月起,我县首次实施禁渔期制度,从“禁”入手,进一步转变渔民和广大群众的生态理念、生产生活方式。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富春江流域的生态多样性,促进渔业绿色发展,而且对弘扬鱼文化、保护水生态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从本质上说,这与保罗·科尔曼的话有着同样的道理。 环境好不好,我们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美丽桐庐,更需要每个人来做一点改变。这是“全民兴县”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实践,如果每个人都坚持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践行节水节电、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影响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践行绿色理念、改变生活方式,就能推动全社会形成更绿色、更环保的新风尚。 行程千里,不忘初心。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就是我们的初心。今天,站在新时代更高的发展平台上,以同样的坚定与实干厚植生态文明,我们定能让桐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
原标题: 厚植生态文明 耕耘美丽桐庐 |
作者:滕晶晶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