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打造“厨艺人生”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12月16日 09:06:55 星期六 |
前不久,桐庐久缘餐饮公司行政总厨张家建双喜临门,不仅被评为“桐庐工匠”,又荣获了2017“亚洲十大青年名厨”称号。今年33岁的他从事餐饮行业已18个年头,是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精通浙菜、杭邦菜,擅长现代化厨房管理。他研发创新的春江鱼宴于2017年被评为“中国名宴”。这名不折不扣的新桐庐人用实干和坚持诠释着工匠精神。 (一) 2000年,初中还未毕业的张家建就走出了校门,来到了江南水乡——杭州,投奔已是厨师的哥哥。从未想过学厨的他便自个儿找起了工作。一脸稚气的他无学历、又没技能,找寻一段时间后,只能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 当时,服务员的工作主要是传菜、收拾餐桌,不免有些枯燥。张家建时不时就喜欢溜入后厨,帮助打杂。一次,他想效仿师傅切大蒜,结果一不小心,锋利的刀刃硬生生切下了左手食指上的一块肉,鲜血直流。“当时就觉得好玩,结果伤大了,血流不止也不敢告诉别人。”张家建笑言,当时自己简单进行了包扎,导致至今都留下了一条深深的疤痕。第二天,他依然出现在岗位上,等到手指稍好一些,又练起了刀工。 “血”的教训,他反而越挫越勇,在一次次“操刀”中对厨师产生了兴趣。当年春节前夕,一次突然的家庭变故,这个17岁的男孩一夜之间长大了,肩头从未有过的沉重。“一定要好好干,成就一番事业。”张家建暗暗许下誓言。 成为一名厨师必须经历传菜、切配、打荷等阶段。然而,即使做这些零碎的活,张家建找工作时依然找得很费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了一家饭店的后厨,成为一名打荷工。一般来说,饭店都是9点上班,而张家建却总是7点半就到饭店,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他不敢马虎,每天一刻不得空闲,在做好打荷时,又抓住一切烧菜的机会。每次,只有在师傅和其他打荷工打牌消遣时,他才有机会上灶烧一顿员工餐。 打荷的过程是漫长的。那时候杭帮菜小有名气,张家建辗转众多餐厅,学习杭帮菜。每到一处,张家建都潜心“偷艺”。练刀工、切小料……他不挑活,什么都干,也曾去学校食堂做一些小炒。“当时一心想学,虽然辛苦,也没想过放弃。”当初的艰辛日子恍如昨日,回想起来,张家建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有个更好的出路,张家建从小饭馆、食堂转战酒店餐饮。残酷的是,他跑了无锡、厦门等多个城市多家酒店应聘连连受挫。因为没有一个专业师父,他虽有一些基本功,烧出来的菜却离酒店的标准相差许多。 (二) 此时的张家建对厨师这一行毫无头绪。即便如此,张家建也没有想过放弃。他坚信,只要坚持努力,机遇会来敲门,人生总会出彩。 直到2005年,他被烹饪大师高俊厂看中,应邀在其酒店做起了主厨,同时监管日常经营杂事。 当时,高俊厂大厨勤于琢磨厨艺,时常为一件作品精益求精,还经常外出学习交流、参赛。他身上的努力坚持,以及对作品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张家建受益匪浅,对餐饮这一行也有了新看法。 2007年,高俊厂参加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擂台赛并荣获擂主。这项令人欣喜的荣誉深深触动着张家建的心灵。他没料到社会对厨师这个职业会如此关注,相比参赛的大厨,自己了解的餐饮只是九牛一毛。参赛、交流、荣誉……每一样都充满着诱惑,对于餐饮行业,他看到了新希望,从那以后,张家建更自信更专注了。 他反复斟酌餐饮作品,向师父虚心求教,整天呆在后厨研究具有特色创意的菜品;在师傅的带领下,他频繁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厨艺活动、学习交流;他打破只做杭帮菜的框架,开始了解粤菜、川菜、闽菜、徽菜等各色菜系,并尝试制作;闲暇时期,他还会泡在书的海洋,充实理论知识。这个时候的张家建,浑身充满着劲儿,未来的餐饮之路也越走越清晰…… 张家建说,师傅是他厨艺路上的指明灯,在他彷惶之际照亮了他前行的路,而如何在这条阳光大道上越走越宽,就得看自己的修行。 2012年,在厨艺界小有名气的张家建应邀来到了桐庐久缘宴会厅,开始了人生中的新挑战——独当一面。 富春江水,野鱼争鲜,鱼宴聚群鲜,这是对“春江鱼宴”的最好诠释。“春江鱼宴”是以富春江的鱼为主要食材,由12道热菜和6个冷盘组合而成,味道鲜美,造型精美,是张家建的出彩之作。 “桐庐山青水秀,食材特别好,因为富春江,做鱼这道菜,桐庐最有优先权,我们就是利用好资源,把厨艺放到一个好的食材上,充分展现厨艺。”来桐庐没多久,张家建就一炮打响,研发的“春江鱼宴”,曾在首届中国桐庐美食养生大赛上获“桐庐名宴”称号,也代表杭州市赴贵阳参展,获得全国金奖。 构思、收集食材、烹饪、反复尝试……“春江鱼宴”的出炉,张家建花费了6个月心血,每一步骤,他都精益求精,用心用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道作品已经餐饮行业的佳作,外来游客赞不绝口的桐庐招牌。 (三) 走进久缘宴会厅后厨,不由眼前一亮。这里,环境干净整洁、各类物品摆放有序,厨师们身着白色工作服正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菜品制作过程一览无余。 这正是张家建开创的我县第一家阳光厨房,拥有规范标准的管理体系,成为同行参观学习的基地。这背后,是张家建坚持不懈地摸索。 来久缘宴会厅没多久,在一次全县食品安全检查中,后厨配件房柱子后被查出一罐过期的辣酱。这个小细节,给了张家建很大的触动。自此以后,他就开启了健康厨房的打造,不仅引用先进设备,在卫生环节严格把关,还运用先进的理念进行现代化管理。 如今,已是行政总厨的张家建带领着桐庐久缘餐饮公司一支百余人的团队。别看他只是“指挥”,脑子却一刻不停歇,食品安全、卫生保洁、人员管理……每一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同事眼中的张家建非常严格,在后厨出菜口,从装盘、色泽、刀工,员工稍有不慎,菜品都会被无情地强制退回,重新制作。但大家又对他非常敬佩,因为出了名的爱岗敬业。 每天,张家建早早到岗,晚上,在检查煤气、收尾、安全工作后,又是最后一个离岗。这五年来,张家建从未休过一次双休日,他一门心思全扑在了工作上。久缘是他的第二个家,无论走在哪,内心都无比牵挂。前不久,他前往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饭店业大会暨亚洲名厨大会”现场领奖,因放不下宴会厅,原本4天的行程,他两天就完事了,之后便匆忙回到了岗位上。 “曾经,它只是我的谋生手段,如今它已成了我全心投入的事业。”眼看身边不少厨师一个个转行,张家建没有半点羡慕。他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坚守在餐饮行业,并越走越远。 眼下,除了管理久缘宴会厅,张家建正在积极筹建成立桐庐名厨委,为行内人提供更好地交流平台。“接下来,我也逐渐试着去改变一些制作手法,在味道鲜美的基础上更追求健康饮食,这是未来的主流。”对于未来,张家建早已有了规划,将桐庐文化与餐饮融合,把桐庐的餐饮做好、做大、做强,在国内占领一席之地。
守一种精神做一种匠人 郑海燕 初见张家建,中等身材,肌肤黝黑,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着一副书生气,全然不像印象中“彪悍”的大众厨师相。 才过三十而立的年纪,头顶的光环却已闪闪发光。从普通厨师到行政总厨,看似平凡,在张家健眼中却是质的飞跃。求职时期,他屡屡受挫;学艺时期,他忍受寂寞,拌随他的是无尽的汗水;成为行政总厨后,这份责任感又让他一刻都不停歇。即使这样,这些经历与回忆对张家建来说弥足珍贵。 我想,这是一个匠人必经的阶段。他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正是这些要素才让张家建成了一个有匠心匠艺的匠人,并不断向社会诠释着“工匠精神”。苦尽甘来,“亚洲十大青年名厨”的荣誉称号授予他之手,实至名归。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现实需要“工匠精神”。在笔者看来,“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我们应该为匠人喝彩,更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
原标题: 匠心打造“厨艺人生” |
作者:郑海燕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