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地里的“励志大叔”(二)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7月05日 08:26:25 星期三 |
他慢慢意识到一件事:上山采草药的人越来越多,可山上可采的草药越来越少。农民“竭泽而渔”的采草药方式,使山上野生草药资源慢慢走向枯竭。他药材生意做得越大,对山上野生药材资源伤害也越大……面对此情景,他决定带着农民“转型”——变“采草药”为“种草药”! 朱延林的身体好转,可烦心事又来了:2000年他所在的那家针织厂倒闭了。他陷入了深深的忧虑:自己只有一只手能劳动,干体力活没力气,想创业没资金,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唉!要是有一门技术和特长就好了! 想到“特长”两字,朱延林不由眼前一亮:自己看了那么多年的医书,掌握了那么多的药理和中药材知识,这算不算是一种“特长”呢?他由此想开去:自己识药理,山上有药材,农村有劳动力,如果能找到销路…… 他被自己的想法振奋了,经过反复考虑,他找到了县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方问他:“你做过药材生意?”“没有。”“你在药店或药厂干过?”“没有。”“你学过这个专业?”朱延林老老实实回答:“也没有。可我多年来与草药朝夕相伴,我掌握很多草药的药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山上草药好多好多!”他开始认真地说起了自己与草药的“缘分”以及自己想与医药公司“做生意”的想法:“我可以为你们公司代收购药材,然后卖给你们……” 朱延林什么也没有,却有一个很棒的想法!令人高兴的是,他的想法获得了县医药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支持,经过详谈同意与他合作,并且还送给了他一套《浙江中药材收购手册》,回家的路上,他高兴得简直想唱起来! 思路一变天地宽! 2001年朱延林边学边做,干起了药材收购的生意。他从年头忙到年脚:春季收草木本药材;夏季收块茎类药材;秋天收购根皮类药材,冬天收购根块类药材……他收购药材的同时还与人合伙在山上养鸡,一干就是整整6年。背靠大山,村民一年四季有钱赚,他家的日子也宽裕了。 可时间一长,朱延林高兴不起来了。 他慢慢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上山采草药的人越来越多,可山上可采的草药越来越少。农民“竭泽而渔”的采草药方式,使山上野生草药资源慢慢走向枯竭。他药材生意做得越大,对山上野生药材资源伤害也越大……这是他不愿看到的现实情形,这也不是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啊! 事业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 思考再三,朱延林有了新想法:他决定实行草药经营方式“转型”,引导农民变上山“采草药”为“种草药”,在发展事业的同时,让大山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他的养法得到了县医药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不过,要让农民转变思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农民原本上山采草药无须投入,也没有风险,草药卖了就来钱,可如果改为种草药,要投入要管理,能确保收益吗? 朱延林明白,农民信奉的是“眼见为实”,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决定自己先试种草药!2007年,他承包100亩地试种薄荷和柴胡,在县医药公司技术人员、退休干部张如达、原科技局技术人员洪德南的帮助指导下,他兢兢业业地忙碌在地头上,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希望的小苗”。 功夫不负苦心人!收获季节到了。他第一批种下的药材给了他慷慨的回报。这一下他心里有底了,很快就把种植草药的面积扩大到600亩……当村民亲眼见到种药材比种庄稼、种蔬菜的收益还高出一大截,都心动了,当即有一大批人表示要跟着朱延林种药材!
|
原标题: 草药地里的“励志大叔”(二)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通讯员 郑雄鹰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