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化应入木三分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5月23日 08:27:31 星期二 |
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场以诗词为主角的旋风,不仅席卷中华大地,更吹至海外,让中国诗词变得“国际化”,由此遍地开花的诗词类节目更是不绝于耳。日前,钟山小学就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少儿版诗词大会,全校师生的参与让诗词不再是课本上的枯燥文字,而变成了一个个富有回忆的片段。 此次少儿版诗词大会中满是脍炙人口的诗词,如《春晓》、《赠汪伦》、《江雪》等国民传唱度高的诗词在全校师生的齐颂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一块瑰宝,不论是启蒙教育中被普及的《唐诗三百首》还是可歌可颂的宋词抑或为人传唱的元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中,最为大众熟悉的便是诗,五言、七言、藏头、打油、押韵、对称,诗中附加了诗人太多的情感与寄托,不论是得意时的仰天长啸,还是失意时的独钓寒江,总有那么一首诗能契合每个人不同时期的心境。因此,诗词文化的盛行乃情理之中,然而过高的关注度是否会让诗词文化跑偏? 举行诗词大会固然好,能让老百姓重拾传统文化中的精魄,但如果仅为成绩而比赛,仅注重量而忽略质,是否会让这股诗词之风最终变为炫耀之风?笔者以为,学习诗词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倘若只为量的积累而死记硬背,诗词文化得不到良性的发展,对本人来说只是入了诗词之门,而触不到文化底蕴之实。 因此,想要踏进传统文化的殿堂,唯有静下心、沉下气,在读懂诗词字面含义的同时理解诗词更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情感,不仅仅为朗读而朗读,为背诵而背诵,简而言之,就是要透过现象找寻本质。俗话说,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只有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才算在后诗词时代真正读懂诗词文化所蕴含的深意。 |
原标题: 诗词文化应入木三分 |
作者:李雯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