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结缘的80后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5月13日 08:08:48 星期六 |
农场里种植的巨型南瓜。 慵懒的发型、简约的衬衫,一条随意的牛仔裤,眼前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帅大叔”有着巨大的人生反差,人们都叫他老邢。2005年,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回到杭州的邢伟彬,可他并不想按部就班地过完这辈子。他做起了电商,经营了农场。而今,又到了农村,开起了书咖。他一路拼搏一路挑战,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不断…… 财经学子变身“职业农民” 是循规蹈矩,还是追寻自己的理想?毕业之后,老邢并没有按照父母的安排好的轨迹,赚稳定的工资,过安稳的日子。 尽管一切都是未知数,他还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敏锐的他将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十年前,是一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连淘宝都没有到盛行期。 可是邢伟彬就是喜欢挑战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他说,敢于尝新,这好像是存在在基因里的东西。 生鲜电商是老邢第一个触网的项目。传统生鲜电商行业看似入行门槛低,但其实推广、物流、人工、平台等投入成本相当高,老邢告诉我们,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他从农产品的收购、销售到配送,他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团队,紧接着将互联网与线下的商务机会相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TO模式已打通,农产品销售一路高歌猛进。 形势越来越好,而老邢却在2011年停歇了“脚步”,这不是他想要发展的农业经济。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愈加重视,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比以往更高。当下的农产品生产中,似乎更加重视农产品的产量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他想要改变人们对农产品的传统想法,他想要告诉人们不要单纯从外形、价格来判断农产品的优劣,他想要给人们更健康、优质的食物。 销售品质始终达不到稳定,这让他萌生了自己生产农产品的想法。 2011年底,他下定决心——“回家种地”。很多人觉得他是头脑发热,好不容易供出来的大学生又跑到农村里种田,大家怎么也理解不了。 但是在老邢心中,运作农场就是他接下来的事业。为了做好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他一边与团队研究,一边向有经验的村民请教,起早贪黑、辛勤付出,他在自己的农场种大米、种蔬菜、种瓜果…… 在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基础上,运用前期生鲜电商积累的成果,从农产品最初的生产到最终配送入户,老邢的农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他成功了。 这种新型的农业链模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看到邢伟彬获得成功,有人也学着做起了家庭农场。对此,邢伟彬笑着说:“我很乐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及积累起来的经验,分享大家,带动大伙一起恢复我们传统农业的优势。” 寻找心理栖息地 2014年,老邢和他的团队成立了杭州联禾管理公司,公司不仅有自己运行的农场,同时还有托管其他农场的业务。到了2015年,他们团队就在经营和服务着着全国各地15家农场。 高强度的工作是邢伟彬每天要面对的,而家庭突发的变故,让他身心疲惫。回想那天,老邢在赶去农场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医院通知的电话。 “当时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已经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父亲重病的消息,让原本就被工作“绑架”的他更是心劳力拙。 那时,似乎连空气都是让人压抑的。老邢的状态越来越差,他知道,这是“心病”,他需要“过渡”。 那时的他,对一切都自觉脑子好象是生锈了的机器,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开不动了,不想做事,不愿和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甚至总有悲观消极的念头。 往往自知者明也。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老邢将工作移交给了同事们,回家照顾父亲,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养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老邢逐渐好转,那个积极的“他”似乎又能压制那个消极的“他”了。这里老邢要特别感谢一直陪在身边的亲人和帮助自己的良师益友们 少了一些阴霾,更多一些快乐与自我,2016年初,老邢随着朋友第一次来到了桐庐富春江镇的石舍村。 “这是一个让人惊喜的地方。”第一次来到石舍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老邢感叹,那天是一个非周末,没有很多人,身处这青山绿水间,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似乎每一口空气都是甜的,“我想,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会有一丝想要在此归隐的想法吧。” 当即,他便在心中勾勒起了每日相伴于碧水蓝天的美景。 结缘清幽石舍慢生活 走进老邢的“洒秀”书咖,他告诉我们,这是他来到石舍后的“作品”。 屋内,窗明几净,扎染的蓝色布艺点缀着整个空间,每处都有惊喜,每处都有发现。这是一间坐落深山的图书馆,于此同时,这更是老邢的自由乐土,他在这儿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 此时的“洒秀”正在办黄保国先生的《山水清音》水墨画展,这已经是他办的第二次画展了,老邢告诉我们,他的其中一个愿望是做一名艺术家经理人。 当时,正在建造“洒秀”的他,意外看到了来石舍采风的金老师的作品,立马就兴奋地表达了让金老师在村里办画展的意思。让金老师的《石舍·幻》系列能在它的原生地有一个本原的展现。 而当时,咖啡书吧艺术空间还没开始装修,为了能赶在2017年1月8日如期开幕,老邢带着施工队日夜加班,终于在最后时刻,不负所望,成功举办了洒秀的第一次画展。 对于“洒秀”,怎样定义这间屋子的心情,是书咖、是茶吧、是展馆、也是一家民宿,这里的每一寸每一缕都是他亲自打造。他说想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乡村建设和创业,文化艺术和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还有需要勇气。 老邢享受这个过程。他带着我们仔细参观了这件全新的“作品”,讲解了每一处的深思考量,这是用“心”建造的归属地。 “生活研究院”是他和石舍创客团队提出的又一个新概念。 目前,老邢和他的伙伴们已经租下了一个空心村,日后,这里将被打造成集结农业、教育、艺术、体育等多元化的营地。 来到这里,大家可以亲自农耕、亲自采摘,品香茗、话艺术……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乡村风情,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农耕生活的悠然,享受天然氧吧的惬意。 如果说“洒秀”是老邢为自己打造的心灵氧吧,那么接下去的一系列新规划将是他即将呈现荡涤灵魂的盛宴。 人生因敢于挑战而精彩 书咖里展出的画作。 生活是一种上升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然而,现实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就连挑战的勇气也没有;我们可能尝试挑战了,却因为失败再也无法站起来。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始终应敢于挑战,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重头再来,就如邢伟彬一样,在人生的起伏中英勇前进。 一个学财务的财经学子,在处于多数人都迷茫的就业期,却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挺进了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面对充满未知数的行业,离不开仿惶、困惑、失败,但他挺过来了,用自信、勇气越过一个个的坎,这一切对他来说仍是未知数,就因不怕失败的勇气让他在这个行业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最后的游刃有余。 然而,因为在生鲜电商中对农产品的不满,他再次迈开了挑战的步伐。从市场到农场,各种反对的声音他视而不见,依然是未知数,依然充满了变数,但邢伟彬坚守心中的信念,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无疑,又是“挑战”在作怪。 一生中,许多人选择了稳定的生活,在固定的行业、固定的岗位上发挥光热;而另一种人,内心充满着“不安分”的因素,他们不安于现状,跟随着心中的想法,在不断地变换挑战中实现人生价值。如今,邢伟彬又“摇身一变”,成了艺术经理人,开书咖、办画展,又计划着构建“生活研究院”。不断地变换、尝试、挑战……邢伟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挑战”的人生精彩。
|
原标题: 与“农”结缘的80后 |
作者:记者 王仪楚 文/摄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