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4月21日 09:10:28 星期五 |
以国土的名义,纪念第48个“世界地球日” ——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全面提升地灾防治水平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县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高发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丽水两次滑坡,造成重大伤亡,地质灾害防灾形势空前严峻。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一切以人为本,攻坚克难,积极行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预警更及时 避让更有力 将“简易监测”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短信预警”与“媒体预报”结合,强化预警预报。调整完善县、乡、村、点四级群测群防网络,涉及巡查责任行政村122个,群测群防人员近300人,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巡查原则,确保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专人监测、地质灾害易发区均有专人巡查。 同时,会同县气象局建立地质灾害风险预警联合发布平台,每逢强降雨及台风期间,第一时间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保障基层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及时开展,及时动员受威胁群众撤离。 源头抓管控 科技强防灾 注重抓好地质灾害源头防范,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督促乡镇(街道)落实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计划表,落实作战图,并严格考核,定期通报,确保推进地质灾害搬迁治理计划落到实处。 探索建立智能化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平台,对全县地质灾害监测巡查人员配置GPS,深化与县级智慧治理平台合作,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监控实时监测,动态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人员撤离、监测巡查等信息,增强预警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宣传出实招 防灾入人心 以让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走进农村每村每户为目标,深入农村对我县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地质灾害进行识灾、避险知识宣传,向群众发放地质灾害知识手册和地质灾害挂图1000余份。邀请省市级专家,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和14个乡镇(街道)及国土所相关工作人员等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专题培训。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地质灾害演练与应急防灾工作,提高了全县人民地质灾害防治的自救意识性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全力抓搬迁 保障有成效 制定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搬迁2016~2018三年行动,按照“搬迁避让为主,搬治结合”的工作思路,对避让搬迁项目开展全面核查,制定出一点一方案。一方面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在建房指标上予以倾斜,对地质灾害受威胁农户优先安排农转用指标用于农居点建设。横村镇双溪村就通过集中安置村级公寓房,实现避让搬迁,保障了一批生活困难、无力建房的受威胁群众安全。 县国土资源局通过不懈的努力,今年成功创建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是全杭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区。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打好矿山复绿攻坚战 为打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攻坚战,节约集约利用生态资源,倡导绿色生产,县国土资源局通过生态补偿手段促使矿山企业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认真做好涉矿生态环境治理保卫战。 稳步推进矿山粉尘整治 会同县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编制我县矿山粉尘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召集企业召开工作推进会,在强化政策技术支持的同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检查与督导,督促落实企业粉尘防治的主体责任,增加设备和生产技术工艺的投入,实现粉尘达标排放。 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现有3家绿色矿山的基础上,计划再创建1家省级绿色矿山。加强开采矿山的边开采边复绿工作,要求矿山企业必须编制生态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切实做到在开采中保护,在保护中开采。同时,贯彻落实“两路两侧”“四边三化”要求,积极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15个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完成了旧县街道冷水湾二期边坡防护工程,分水镇东溪磨湾山边坡治理等工作。 全面提升矿山矿容矿貌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按照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企业社区和谐化的总要求,对“矿区出入口、运输道路、加工区(选矿区)、开采区”四区域重点开展矿容矿貌提升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营造出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矿区生活、生产环境。 积极保障地热资源开发 地热资源作为新能源之一,不仅是重要的能源类矿产,又是可再生的清洁的、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有效提高我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做好阆里村石峦坞矿区地热资源勘查项目保障工作,在探矿权设置预审、实施方案评审、野外工作验收等各环节把好关,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妥善保护地质遗迹 我县有桐庐合村刘家宁国-黄泥岗组地层剖面,桐庐瑶琳沈村船山组地层剖面,桐庐瑶琳冷坞栖霞组地层剖面3个重要地质遗迹。这3个地质遗迹均属于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主要分布在合村和瑶琳一带,是进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地球科学教学中天然的、鲜活的教材。县国土资源局将3处地质遗迹纳入规划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牌,严禁开矿、采石、取土等破坏行为,有效进行了保护。 | |||||||||||||||
原标题: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 |||||||||||||||
作者:记 者 王仪楚 通讯员 孔令亚 尹 芳 聂 磊 陆 静 文/摄 吴 图/图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