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当守住环保底线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1月10日 08:35:14 星期二 |
全球最大的纺织染料制造商——德国德司达在南京的子公司因夜间向运河偷排废酸2698.1吨,近日被扬州中级法院判决构成污染环境罪,罚金2000万元。这是目前江苏省因污染环境罪被罚金额最高的案件。 在这起案件中,有两个问题很关键。一来,偷排废酸造成的后果很严重。该公司偷排的废酸硫酸平均浓度为59.34%,腐蚀性极强。再加长期、分散、多处多点在河网密度高、水系丰富的众多河流中偷排,对水生态、水生生物、岸边土壤及地下水资源污染等造成的损害难以计量。相邻区域多处水厂被迫停产停水,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来,肇事企业的身份特殊。这个特殊不仅是因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染料制造商的子公司”这一头衔,而是因为身份转换。该公司先前由德籍总经理管理,废酸处理到位。后来,公司股权被“龙盛集团”收购,情况出现了大逆转。过去德籍老总处置废酸每吨费用约3000元,新的负责人按每吨580元的价格将废酸交给不法奸商处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发展理念的差别可想而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一个企业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也离不开这一易碎品。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再一次次地发生。这首先需要企业更有担当。有的企业不但遵纪守法,而且主动投身于“五水共治”,这就是担当的体现。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为环境保护出资出力,这得看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但不破坏环境的底线,每个企业都要守住。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企业越是舍得在环保上投入,发展得就越好,如果想着在环保上“偷工减料”,往往容易半途夭折。 另一方面,我们也呼唤更为严格的监管。这不但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加大打击和制裁企业环境污染的力度,增加企业违法成本,而且离不开公众有效参与的长效机制。唯有共同倒逼企业遵守法律和企业伦理,才能最大限度压缩违法企业的生存空间。 |
原标题: 企业当守住环保底线 |
作者:滕晶晶 童兆坤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