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林用钻研创新书写“大国工匠”精神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10月25日 08:46:53 杭州网 |
他是快装台位法的创造者,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他是“神医”,通过机器的震荡和声音就能诊断是否有故障该怎么解决 明年就将退休的吴国林说,如果企业需要,会继续干下去。 这个季节的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桂花飘香,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60年厂龄的它依然生机勃勃。吴国林在这个地方已工作了40余年,从一名学徒到高级技师,在助力杭汽轮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发展的同时,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他是快装台位法的创造者,他通过机器的震荡和声音就可以诊断是否有故障,他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他不仅把青春献给了杭汽轮,更要把晚年也献给杭汽轮。“是企业造就了我,等我退休了,如果杭汽轮还需要我,我一定要把生平所学都还给它!”吴国林说。 从学徒到高级技师 他用努力赢得自身发展的先机 1976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吴国林赶上了杭汽轮招工,成为了一名学徒。 “我父亲曾是这里的油漆工,小时候,父亲厂里的工会经常组织职工家属到厂里看电影,那时候就觉得要是长大了能像父亲一样在这里工作就好了!”吴国林说。 时隔多年,吴国林梦想成真了。经过3年的学徒生涯,1979年,吴国林正式成为杭汽轮的一名技术工人。 “当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企业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缺乏人才,所以才有了这次招工。”吴国林回忆,改革开放后,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好,这从他当学徒时每年的工资增长情况便知,“第一年是15元,第二年是17元,第三年是19元,要知道当时技术工人一个月工资才38.5元!” 在这样的企业里,吴国林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当时我们是按照定级加工资的,也就是绩效工资,5到7元一档,技术越好,工资就越高。” 只要肯学技术就能获得奖励,吴国林凭借着一颗诚恳好学的心,成长为总装车间一个班组的班长。 1999年,吴国林参加高级技师考试,300人考试要淘汰180人,吴国林虽然仅初中毕业,但却十分肯下功夫,每天凌晨两三点钟便起床看书、钻研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国林顺利考上了高级技师。 “我现在总是和我们车间的年轻人说,我一个初中生都能学好,你们也一定可以。”他这样激励后来者。 每年要攻下一个技术难题 他用钻研创新书写工匠精神 拥有了过硬技术,吴国林给自己提了个要求:每年要为公司解决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汽轮机危急遮断器跳闸,就是吴国林攻下的一个难题。当时因为跳闸稳定性差等老大难问题,常常造成试车停顿,既耽误试验进度、又带来成本浪费。吴国林带着攻关小组不断探索跟踪,终于拿出了控制弹簧内孔与飞锤的间隙、提高零件的清洁度等一套改进措施,攻克了这一难关。这样一来,平均每台机器比以往减少了一小时的跳闸时间,每年可省下试车成本200多万元。 有件事至今让吴国林印象深刻。有一次,一个老板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的汽轮机还不错,不过我不要你们的管道。”这让吴国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当场立下军令状:3—5年之内把管道做好。让人震惊的是,他和他的团队仅花了一年半时间,就攻克了这一课题,使杭汽轮生产的管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可以与西门子公司等国际企业的产品媲美。 近年来,吴国林还和团队陆续解决了汽轮机试车二油叶轴承半倍频振动、特大型机组空负荷试车等业内关键技术难题,并创新了快装台位法、大流量冲洗法、归并化试车法等技术绝活,正是这些金点子,让杭汽轮的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齐飞。 去年4月25日,首届“杭州工匠”评选公布,吴国林就在其中,他用好学、钻研、创新书写着“大国工匠”精神。 退休前后要做好传承 他说只要企业需要会一直待下去 如今,吴国林已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徒弟中不少人成了技能骨干。吴国林介绍,截至目前,杭汽轮总装车间的高级技师已达55人,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 “明年我就60岁,要退休了,如果杭汽轮还要我的话,我会继续待在这里。”吴国林语气坚定。要知道,以吴国林现在的名气和经验,即使退休了,外面想要聘请他的也是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但他却说:“我的一切都是杭汽轮给的,技术也是在这里学的,所以我要把我学到的都还给杭汽轮。” 说吴国林是大国工匠,没有人会有异议。业内流传这么一个说法:在汽轮机装配过程中,这位“神医”只要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就知道机组有没有问题、哪里出了问题、该怎么解决。 “哪有什么独门绝技,只不过是熟能生巧。”吴国林笑着说。他说,即使现在“机器换人”了,汽轮机还是需要人工组装,“一台汽轮机有上万个零件,精密度非常高,所以对我们技术工人的要求就非常高,差之毫厘都不行。” “一点红不算红,一片红才算红”,这是吴国林经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党员,吴国林总是不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不仅自己主动扛起大、难、新机组的组装工作,还与大师工作室的专家技工共同总结了一份作业指导书,让后来者可以有标准可循。 眼看着马上就要退休了,吴国林告诉记者,他的心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做好传承。“以前我们学技术难,现在只要年轻人肯学,我们这些老师傅都会毫无保留。再加上现在国家也重视,给予我们技术工人的荣誉也很多,可以说现在技术工人遇上最好的时机了,就像我遇上了改革开放一样。” |
原标题: 吴国林用钻研创新书写“大国工匠”精神 |
作者:记者 郑茜茜 文/摄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