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长制”促全民护水浙江“治水经”输出全国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8月24日 09:03:36 杭州网 |
排水 “一张网” 智慧遍全城 足不出户就能对异常情况进行研判 “我小时候就是掉进这个城西河,结果水太脏了导致我眼角膜受损。”说起义乌市的水污染,五水共治办工程建设科科长龚丰华深有体会。对于义乌而言,如何治理污水、回用中水、保障用水是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义乌建立了智慧排水系统,将各个污水厂连通,高峰时地下管网储水,将超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的水调配到“吃不饱”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削峰填谷”和合理调配。目前,这个智慧排水综合管理平台共接入了9个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11座污水泵站运行数据、60多个水质水量在线监测点,这些“千里眼、顺风耳”可有效辅助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设施运行情况,提升管理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义乌市后宅街道还自行研发了一套城市智慧排水检测系统。“COD值以前只能在实验室检测,现在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大概测量COD的变化值,就能判断雨污分流有没有彻底。”说起自己设计的这套系统,后宅街道建设管理办副主任王彬很自豪,“你看,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窨井实时视频,还有各种实时数据图表,治水工作到位不到位这就是镜子。”有了这套系统,监管者可以足不出户对异常情况进行研判,如管道破裂、坍塌、偷排、雨污渗漏等,节省了人力物力。 目前,浙江省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共有1个省级平台和11个市级平台,各市级平台通过统一接口同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截至今年7月底,省平台共有河湖基础信息、河(湖)长信息、断面水质信息等各类数据384万余条,日均接入各类动态数据1.6万余条。 浙江实现“五个率先”治水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不只是长兴和义乌,2013年开始,浙江全面推行河长制,去年更是率先出台全国第一部河长制地方立法———《浙江省河长制规定》,该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浙江省河长制进入法治化运行,以法治水、以法履职的新阶段。 浙江还率先在全国实行“湖长制”。2017年初,在深入推进“河长制”的同时,将湖泊和水库同步纳入,并在绍兴、舟山启动了“湖长制”试点,2018年我省已建立五级湖长体系,全省湖长4000余人。 此外,还率先在全国完成全面推行河长制省级验收;率先在全国实现河长制信息化全覆盖;率先成立“河长”学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学院已于2017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浙江河长学院”,为我省“河长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员培训保障。 一系列的措施,让浙江治水成绩斐然。2017年,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达82.4%,比2013年上升18.6%,省控劣Ⅴ类水断面全部消除;在国家首次“水十条”考核中,浙江名列全国第一。 面对成绩和荣誉,浙江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设定了更高目标:因地制宜、因河制宜,聚焦“一河(湖)一策”,2018年力求打造美丽河湖100条(个),呈现出“水清岸美有文化、鸟飞鱼跃人欢畅”的河湖管护新景象。继续保持浙江河(湖)长制工作的领先地位,以“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工作理念,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打造浙江升级版。 |
原标题: 以“河长制”促全民护水浙江“治水经”输出全国 |
作者: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刘永丽 见习记者 丁巧巧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