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5岁男孩天天趴在马桶上玩里面的水,不让玩就哭闹撞墙,父母恨不得把马桶给锁上……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4月01日 08:10:47 青年时报公众号(qnsb-guanfangweixin) |
而在中国,2013年的调查显示,发病率为1%。2017年的统计显示,香港成为全球自闭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达1/27。当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过1400万,其中14岁以下患者超过200万,每68名儿童就有1个,男孩患病率则为1/54。 浙大儿院特教部老师正在给自闭症患儿上课 李海峰解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和诊断标准的变化、公众意识的提高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儿童给家庭、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10年的调查显示,中国自闭症儿童每年的抚养费用高达2万元,尚不包括医疗和康复费用。 ●自闭症患儿教育问题,解决之路任重道远 在普通学校设专门教室,遇到的问题很多 在今天的社会,随着人们对自闭症了解得越来越多,理解也越来越多,但仍存在不少不和谐现象,比如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受到歧视的事儿时有发生,甚至不少普通学生的家长也不待见这些孩子。 浙大儿院特教部老师正在给自闭症患儿上课 今年的4月2日是第11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如何让自闭症孩子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一直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李海峰介绍,目前仅有一部分轻度的自闭症患儿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其余的只能到特殊幼儿园或特殊小学学习;一些情绪过于冲动、有严重暴力自残倾向的,甚至连特殊学校也不能上。 “其实,很多中度患儿,经过行为规范和评估,是能够上学的。国外有专门在普通学校为这些孩子设立的专门教室,让他们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李海峰说,目前国内也在努力开展,但相关教师的匮乏、各种安全隐患、公众的不理解等问题还是很突出。 在特殊学校,课业老师也是生活“保姆” 那么,在特殊学校,自闭症患儿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走进杨绫子学校,记者仿佛来到了五彩斑斓的童趣世界。作为浙江省规划最大的培智教育学校,“杨绫子”目前收入了从学前到职高班50多个自闭症患儿。相关老师既是这些孩子的课业老师,也是生活“保姆”,孩子们在校园时的一切,包括上厕所,老师也要管。 校长俞林亚在杨绫子一待就是20多年,教育培养了少说也有几百名自闭症学生,他说:“针对学前的孩子,我们以康复训练为主,培养其社交、行为、语言等基本能力;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后,会开语文、数学等生活类功能性为主的课程;进入职高,所有的课程设置,就围绕职业和就业等进行。” 他介绍,学校每个年级都是个性化教学,学前班差不多1名老师配3名学生,职高班比例稍降,“在这里,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曾有老师执着8年照顾,只为让一个孩子开口讲话。” 记者同时了解到,已经有三家以学校为依托的“智慧树”咖啡馆开业,里面的咖啡师、收营员都是学校的毕业生,让自闭症学生通过自食其力的方式,成功对接社会。 关爱从每个细节开始,手机里的几百首歌都是“治疗曲” 作为杨绫子学校中举足轻重的组别,康复组会聚了一批高学历的特教人才,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苏秀燕就是其中一名骨干。 苏秀燕很忙:白天高强度工作后,晚上还要拿出时间泡在一个全国自闭症教育问题的探讨群里,只为更好地教导自闭症学生。 第一堂课前,苏秀燕会给每个学生做一份兴趣调查表,结合课上每个学生表现再做评估归类。“爱玩滑梯的、手上一直扣羽毛的等,都是需要前庭刺激,我就让他们坐到摆位椅上,自闭症学生身体通常以直身活动为主,通过坐,让他感知弯曲。这是第一步,也就是平衡疗法。” 有了坐、跪、爬等弯曲行为,苏秀燕就会加入音乐疗法和游戏疗法了。比如,让全班学生拉手围圈圈,通过节奏感强的AB式音乐,训练他们踩节奏、数数、起蹲、传递等。 “有些自闭症学生喜欢被挤压的感觉,游戏设置就会进一步变,我就会说,大家手拉手往某一个人身上靠拢,这个对学生们其实很难。这些针对自闭症学生的游戏,可能要反复训练一整个学期才能流利完成。”苏秀燕从不听音乐,手机里却有几百首歌曲,都是用来给自闭症学生作“治疗”用的。 |
原标题: 杭州一5岁男孩天天趴在马桶上玩里面的水,不让玩就哭闹撞墙,父母恨不得把马桶给锁上…… |
作者:记者 潘洁 周淳淳 实习记者 杨可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