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紫金港“网红”新地标求是大讲堂 毕业生都喜欢到这拍照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6月12日 08:53:46 星期一 钱江晚报 |
建筑群延续了西迁文脉 南北通融、古为今用的设计风格 为什叫求是书院文化元素建筑群?“我认为,浙大文脉还包含了西迁文脉。因此,我又扩展提出了,在求是书院建设外,增加建设记载西迁主要办学地的群楼厢房建筑,故取名为建筑群。”郑强说。 西迁办学地的建筑分别以“天目厅”“建德厅”“龙泉厅”“泰和厅”“宜山厅”“遵义厅”“湄潭厅”命名。 七个西迁办学纪念厅、校史陈列馆与求是大讲堂以园林院落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既体现了主殿、厢房和廊道结合自然地形和水系而建的古代建筑特征,又集学术讲座、校史展览、校务活动、学术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浙大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罗卿平教授,是求是书院文化元素建筑群的工程总设计师。 罗卿平说,建筑设计定位的初始,是来自求是书院旧址的传统建筑群,但在设计中融入了全新的设计手法和使用功能。 “原来的求是书院和中国传统建筑是质木结构,而如今的建筑群则是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传统建筑单体只是简单的平面和功能,现在要满足可以容纳600人的多功能厅,规模和体量远远超过原来的求是书院;而且还要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多种规范要求。” 罗卿平说。 所以,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是本次设计的难点。他还提到了特别创新的地方,“比如檐口底下,传统老建筑除斗拱外就是梁、额、枋等严实的做法,现在采用了镀膜反射玻璃,这样既改善了室内采光,还可以把檐斗反射到镜面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罗卿平还说,这个设计比对的是唐宋时期的中国建筑,又不是那个时代建筑的模仿,它糅合了北方建筑的大气厚实与江南园林的柔美变化,建筑组群在总体丰富变化中又有局部的对称庄重 。他举例道,江南建筑屋角的起翘原本很飘逸,但在求是大讲堂屋角的处理上有意做得浑厚有力了些,更加符合高等学府里“大气、沉稳、庄重”的形象气质。 |
原标题: 浙大紫金港“网红”新地标求是大讲堂 毕业生都喜欢到这拍照 |
作者:首席记者 王湛 通讯员 诸鸿雁/文 傅铁铮/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