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委员:审计查出问题,屡审屡犯单位要加重追责力度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12月27日 08:33:15 红星新闻 |
红星新闻讯 审计查出问题,对屡审屡犯的单位和个人要加重追责力度。 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次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等围绕审议中发现问题如何整改,提出了意见建议。 解决“年年审,年年有”问题 建议审计署牵头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部门联动机制 杜黎明委员说,细读审计整改报告发现,屡审屡犯的老问题是依然存在。比如预算的编制不够细化、部分转移支付安排交叉重叠、部分预算调整和下达不够规范及时、资金使用效率不佳、违规使用的财政资金投资项目推进慢等,“年年审,年年有。” 他建议,健全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比如由审计署牵头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部门的联动机制,对普遍性经常性的问题,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弥补薄弱环节等方面采取更多务实的举措,推动形成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切实减少屡审屡犯的问题。 对于“年年审,年年有”的老问题,韩梅委员则建议,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制度。 她指出,要认真分析审计查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举一反三、以点带面,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等方式明确责任、堵塞漏洞,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切实防止“屡审屡犯”问题的发生。同时,要不断巩固整改的成果,狠抓严管,防止反弹,持之以恒地抓好审计整改工作,构建防范监管的长效机制。 加强信息披露 建议应整改、已整改、比例等要说清楚 丁仲礼副委员长建议,审计整改报告需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 他举例,如审计整改报告中基本养老基金方面的问题,表述是说“有关地方已整改问题金额7483亿”,乡村振兴方面的表述是“有关地方和部门已整改24.35亿”,以及“惠农补贴已整改118.85亿”。 丁仲礼建议,对于上述情况,报告还需注明应该整改的数量是多少,比例是多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判断整改的完成程度。希望以后报告的时候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也就是说要加强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对屡审屡犯的单位和个人 建议要加重追责力度 杜黎明委员建议,加大追责问责的力度。报告里提到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在追责问责上对涉及个人的一些违纪违法的行为处理力度比较大,由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和立案调查,但对查出来的一些管理问题和工作不到位问题的责任追究还不够到位,警示作用也不够明显。 李锐委员则认为,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和主管责任,对制度规定明确具体、相关人员明知故犯甚至是顶风违纪违法违规的问题,不能仅仅是纠正或是整改了之,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对屡审屡犯的单位和个人要加重追责力度,切实发挥追责问责的惩戒警示作用,增强不敢违法的威慑力。
|
原标题: 人大常委会委员:审计查出问题,屡审屡犯单位要加重追责力度 |
作者: 网络编辑:吴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