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伟的12载“文化长征路”(下) |
http://www.tlnews.com.cn/ 2018年03月01日 08:07:35 星期四 |
桐庐石刻碑志主要分布在户外,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历代名人书迹。受到自然风雨剥蚀、人为忽视破坏等因素影响,在保护传承上存在很多的困难。吴宏伟明白,自己从事的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文化抢救大工程。 抢救行动,必须与时间赛跑! 江南镇唐家村的田畈中有一座古亭,叫“存积亭”,有百年历史。古亭的亭墙中有一块筑路碑记,记载了唐家村人捐资修路的功德和义举。可那一区块已经划为开发区,挖掘机已经停在古亭边了,随时可能开挖。吴宏伟知道这座古亭是保不住了,他唯一能做的是给这座古亭拍个照,把碑记和亭匾拓印下来,留一个文化档案传下去。 亭匾“存积亭”三字浑厚苍劲,可离地面有两米七八的高度,没有梯子是无法够着的。于是他单手骑着踏板车,梯子扛在肩膀上,慢速驶向古亭。这情景无异于生手“踩高跷”……好在最终他顺利完成了亭匾的拓印。如今古亭早没了踪迹,所幸“存积亭”匾保存了下来了。 吴宏伟还有与盗贼“赛跑”的经历呢! 在桐君街道梅蓉郭侯王庙里,有一方“金贞玉濮”牌坊匾。牌坊的背后,记录下了一个悲惨的故事。说的是梅蓉一户龚姓人家的女儿,不幸许给了短命的儒士徐得申,还没过门,便成了青春守寡未亡人,这女孩子至此守贞,终身不嫁。皇上赐造这座牌坊以示表彰。这座牌坊记录下的是古代对人性的摧残,可自有其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2007年7月,为了拓印“金贞玉璞”这两块石刻。吴宏伟独自冒着酷暑带着一张双面梯来到这里。拓片终于拓下来了,这是他近年来拓印的最大的牌坊坊额,一量“金贞玉璞”匾的长度竟然达到3.2米,宽度0.6米,旌表坊额宽度虽然窄了点,长度也是3.2米。回程中他遭遇了一场滂沱大雨,他用身子死死护住刚得的牌坊坊额拓片,自己却被大雨淋得像一只落汤鸡,不过他的心情却是兴奋无比。 数月后,“金贞玉璞”坊额被盗了,梅蓉村立即报案。听到这个消息,吴宏伟暗自庆幸:亏得自己抢先一步拓碑完成,否则就留不住坊额的“靓影”了。 为了拓印石刻碑志,吴宏伟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与汗水,有时甚至要冒生命危险。如那年初夏,为了拓印下凤川街道大源溪畔“万国山”上那些神秘的“天书”,他因中暑从山顶岩石上滚落下来,幸好被山崖上几支毛竹挡住了,同去的黄水晶拼死相救才转危为安;又如为了拓印桐君山上那方唐大历年间的篆书摩崖,吴宏伟在学生、好友的帮助下,竟然使用上了攀岩技术:从山上用绳索和木板逐级往下固定,形成一架“悬梯”,吴宏伟就站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水的一方狭小木板上,完成了对千年摩崖的拓印。 对吴宏伟来说,最难堪的还是遭人误解:他冒着38度以上的高温,在一个古村落的弄堂里拓一幅古楹联时,差点让人当贼给抓起来;他在小潘村中的池塘边拓印“贞顺中和”牌坊匾时,村民一口咬定他在池塘里“施毒”…… 可无论如何艰难,只要能顺利完成石刻碑志的拓印,再热的天,他也不怕;再远的路,也挡不住他的脚步;再高的石刻,他总有办法克服。这一干,就是整整12年! 12年来,他从迎春小学调到实验小学,再从实验小学调到县委宣传部,虽然工作环境变了,但他立下的宏愿一成不变。让他激动的是,这项文化工程,得到了县委宣传部、县政协、县文史委、县文广新局等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文化长征”途中,还得到了黄水晶、胡泉森、李龙、皇甫汉昌、周保尔、王顺庆等一大批朋友的热情帮助,尤其是章剑、胡健两位小弟,每遇攀岩搭梯、接送运输,出力尤多。 12年来,吴宏伟几乎搭上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精力及积蓄。当年满头青丝的他,如今已是两鬓微霜。而今,虽然没有买房,没有买车,但手捧《桐庐石刻碑志精粹》一书,他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
原标题: 吴宏伟的12载“文化长征路”(下)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