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需谨慎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11月29日 08:39:40 星期三 |
近年来,预付卡经营在消费领域非常普遍,但消费侵权、卷款跑路等案件时有发生,让这一非常普及的消费形式蕴藏了安全隐患。 预付卡经营在我县也普遍存在,有些商家利用充值送等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经营不善卷款跑路后,留下受伤的消费者。市民赵小姐就是其中一个,她说:“我在桐庐瑶琳路的一家理发店充了1500元钱,结果老板跑路了,还有一半的钱没有用掉。”对此,赵小姐深感无奈。 “预付式消费的实质是信用消费,以商家的信用为依托。但在现实生活中,预付式消费纠纷呈现不断增多态势。部分商家节前违规突击发卡,节后关门跑路;部分商家频繁更换经营者和店名,消费者持卡消费时‘关卡重重’等类似的案件都有发生,消费者权益受到极大的侵害。”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预付卡消费者要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消费者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涉及预付凭证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商家的发卡方式和行为作了具体的规定,经营者如果规避相关规定随意发卡的,就是违法行为,消费者务必要多长个心眼了。 在准备购买预付卡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充卡,金额较大的要谨慎,切不可贪图高折扣而忽视潜在的市场风险。有的消费者被动机不纯、不负责任的商家忽悠一次购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预付卡,真到了这些商家“连夜跑路”时就后悔不已了。而且这类商家往往是早有预谋,就算走司法途径也未必能及时追讨回损失。 此外,在办卡前要了解经营者的信誉和经营状况,选择证照齐全、规模大、信誉好、经营时间长的经营者。证照不全的不办卡,店招和执照名称不相符的不办卡,尤其要注意的是,没有预付卡备案登记证的不办卡,这类商家预收资金没有纳入存管,今后如果遇到纠纷,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 办卡前详细了解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服务项目、优惠幅度、退款条件等细节,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商家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不可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尤其现在从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到时消费者维权艰难。 交钱办卡必须索要消费凭证,凭证上印章必须和企业营业执照一致,每次消费必须有记录。对一些金额大、时效长的预付卡,定期核对消费记录和金额,以防卡内余额“不明”缺失。 如果遇到消费纠纷寻求帮助时,尽量提供原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号码,经营内容、地址等相关信息,便于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快速处置、严厉打击,减少消费者损失。 在预付式消费模式中,经营者是否诚信经营、是否依法经营直接关系到消费环境是否稳定。因而发行预付卡的经营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在积极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管理的同时,要不断强化经营行为自律。 从当前查处和调解的实践来看,商家提供的单张预付凭证金额和总的预收资金金额超额现象比较普遍,这里警醒商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发卡,诚信经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发卡——“企业法人提供的单张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单张不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不得超过一千元;其他经营者对同一消费者提供的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不得超过两千元,单张不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不得超过五百元。但是,预付款存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且凭消费者指令支付的除外”。 当前全省预付卡备案系统正在研发过程中,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广大需要发卡的经营者务必关注相关信息待备案工作启动后,及时做好相关的备案手续。 |
原标题: 预付式消费需谨慎 |
作者:记者 何晓 通讯员 程佳雁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