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解“名人故里之争”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7月11日 08:25:08 星期二 |
不久前,《徐州市城市总规划(2007-2020)》获国务院批复,有关丰县和沛县谁才是“刘邦故里”的争论,再次成为讨论热点。 作为徐州下属的两个兄弟县,汉高祖刘邦的历史活动在丰县、沛县广泛分布,“刘邦故里”的争论由来已久。为了打响各自招牌,双方近年来也都下了不少功夫。在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建有刘邦故里景区,一座高达42.6米的刘邦雕像格外引人注目。沛县的世界刘氏总会会馆、歌风台等景点景区各有特色,“刘邦故里、大汉之源”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可以说,这既是一种争论,也是一种竞争。 既然两地都有丰富的历史元素,无论是谁拿到了“刘邦故里”的金字招牌,都称得上名副其实,但也都难以完全反映刘邦故里的历史原貌和精神内涵。争论,无非是看中了名人产生的系列效应,特别是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其实,最好的办法是用互联网思维共同擦亮这一金字招牌。 你有你的资源、我有我的特色,如果是遵循传统的“丛林法则”,激烈的内部竞争难免伤和气、损内力,甚至两败俱伤。而在互联网时代,遵循的是“天空法则”,原先的争论、竞争转变为开放共享、深度合作,带来的是互利共赢。如果丰县和沛县围绕刘邦故里文化,把各自的资源、特色整合在一起,打造文化共同体将有更独特的优势,定能收获“1+1>2”的共赢效果。 清朝时,襄阳人顾嘉衡到南阳做知府,一句“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道出了自己对诸葛亮躬耕之地之争的观点,大视野、大格局可见一斑。放眼全国,别说刘邦、李白、曹雪芹等历史人物的故里之争很激烈,就连神话中的后羿、嫦娥等虚幻人物也纷纷“躺枪”。不管“名人”属于何处“故里”,都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开放的、包容的、无私的。无论是发展地方经济,还是保护文化遗产,“名人故里”只是一个契机,更离不开互联网思维来实现共享,实现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
原标题: 互联网思维解“名人故里之争” |
作者:滕晶晶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