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规划出新面貌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4月28日 08:49:02 星期四 |
工匠变身违建监管员 农村规划出新面貌 在城市乡村的修建中,有一群人,他们经常和“水泥”打交道,楼层修建、道路修理、地面平整等小工程推进项目,基本上靠得都是他们的经验技术。他们就是被称为工匠的一群人。 而今,作为乡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工匠不仅需要接受培训,持证上岗,还成为了从源头上控制违章建筑的有力抓手。 制约工匠控违建 “这一笔落下,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桐君街道梅蓉村的陈朋在工匠建房告知书的签名处落下笔,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随之而来,与房子打了30多年交道,他首次体会到工匠的工作如此重要。 别小看这一张告知书,之所以会给陈朋这样的工匠带来如此大的压力皆因为它把户主和工匠捆绑在了一起,而工匠以及工匠证又和小额工程建设类项目的招投标挂钩。即如果工匠已经和街道签订了告知书,却在之后的房屋建造中发生违建行为,轻则将被限制在规定期间参与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小额工程建设类项目的招投标,重则取消工匠证年审资格,也就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将失去承包农户建房的资格,顶多只能帮其他有证工匠打打下手,做做小工。如此一环扣着一环,并且直接和工匠今后的生计密切相关,压力自然不小。 2015年桐君街道在管控无违建工作以及基层走亲过程中,提出了创新办法。一方面,他们充分发挥村级规划员在村级规划中的参与和管理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户审批建房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农户提出建房申请且经村委研究列入审批对象后,村级规划员全程参与到资格审查、人口核实、实地踏勘、四邻协议签订等服务性工作中,等审批完成后,再协助村委对建房的面积、层次进行跟踪管理。 另一方面,街道不断深化和完善“网格化管理、片组户服务”体系,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分组分片对该体系进行科学梳理、完善,形成了一套从街道主要领导到一般干部对新违建情况的管控体系,并形成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街道班子包村、村级班子包片、党员包户的网格化管控机制,进行常态化巡查。在全面掌控的基础上,形成“无违建街道”创建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局面。 在这些基础之上,街道还想到通过管理工匠对农户建房进行管理的办法。 因为街道和农户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自乡镇(街道)小额公共资源扩权改革后,街道可通过设定条件,限制工匠参与小额招投标,让工匠与街道产生“利益”关系,进而通过工匠与户主的利益往来,对新违建进行管控。 该街道经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施工技术要求不高、安全隐患不大的一般工程施工项目及单项合同造价在50万元以下的工程建设类项目,允许辖区内持有村镇建筑工匠资质证书的人员参加投标。但要求参与招投标的工匠此前不得协助户主擅自施工,或者擅自改变国土、街道的放样安排,超占或移位等情况,一旦发现村镇建筑工匠直接参与违章建筑建造,将立即停止其参与本街道工程招投标资格,并上报县住建局建议吊销其建筑工匠证,令其不敢也不愿承接违章建筑建造工作。 “作为建筑的源头,做好个体工匠管理工作,其实就是在源头上杜绝乡镇的违规违建。”桐君街道村建办的负责人说,正是因为如此严格的管理,将违建的后果分摊到每个参与建房的个体身上,让人人皆担有责任,自然人人都有意愿进行监督。 农村建房乱象多 52岁的朱增华20岁就开始涉及工匠行业,对这行很有感触。他还记得1996年,为了加强村镇建筑工匠资格管理,维护村镇建筑市场秩序,保障村镇建筑工程质量,国家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了《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他一样从事这行的建筑工匠必须进行资格审定,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才能独立承担房屋的建筑施工工作。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时一些工匠没有取得资格证书,按照“未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不得承揽村镇建筑工程”的规则就无法承接活,可为了养家又不得不接活,其中一些人就会问有证的工匠“借证”,只要建成的房子户主满意,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即便有了管理办法,工匠管理在农村真正实施过程中依然没有落实到位。 “工匠听户主的,而我们和户主又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也无权强制对其采取措施,在日常管理中的确存有困难。”桐君街道城建办负责人介绍,建房过程中的乱象屡禁不止,给他们开展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村民自找工匠,自行建房,即便签订了协议,超面积建房也难以监管。”桐君街道村建办工作人员汪健介绍,尽管按照省出台的《城乡规划条例》规定,他们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可责令其停止建设,对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一般要求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而对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必须要求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就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但在实际的村级建房管理中,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村里大部分的村民受老思想影响,总是觉得房子高、房子大、房子豪华才有面子,因此即便冒着违规的风险,有的村民也会让工匠违规建房。为此,街道很难从根源上控制违建,以至于一些私搭乱建、违法违章的建筑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 严格规划出新貌 3月底4月初,该村五桂山自然村就有相邻两户农户通过审批被允许原基重建住房,地址就在村道边上。此处范围不大,房屋不少,不少房子和房子之间紧挨着,有的院子往外突出一个角,有的房子边上加了厨房。这两户老房子在时,因为各家各户的各种建房样式,门前的村道十分窄小,村民只能将车子停在村口然后步行进入。 现在拆了旧房建新房,不仅在原地基的基础上将房屋往山边靠近,空出了房前的位置,而且经过村委统一规划,两幢楼房建房规格统一,外形相似,美观度大大提升。 “长期来看,这对村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麻蓬村负责村民建房审批等工作的工作人员留荣君笑着说,严格按照要求建房,对村庄规划来说十分有必要。 以前村民建房,多数只考虑自家情况,觉得厨房应该大一点,就再扩建一点,觉得需要一个储物间就挨着房子搭一间,觉得院子里可以多浇个花坛就多拓展一个角。因此原本可能有3米宽的村道,因为大家的违建,这边被占了一块,那边被占了一块,缩到后来,不仅道路弯弯曲曲,还宽窄不均。“现在村民有车的多了,对村道要求也高,这样的路就没法过,大家都不方便。”留荣君说,这些问题以前没人注意也没人在意,但随着家家的生活条件都好起来了,关心村庄建设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反映因为以前建房无序,现在遇上问题了不好解决。如今,通过严格建房,慢慢规划村级面貌,以后的村民就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同时,对工匠个人来说,也是好处不少。 在街道与承建工匠签订协议以后,特别是乡镇(街道)小额公共资源扩权改革之后,工匠成了做好“三改一拆”特别是拆违控违工作中的关键点,通过工匠这个抓手,可从源头上严格落实建房,对违章建筑进行控制。毕竟任何建筑的实施都需要通过他们的手。该街道在管理个体工匠时明确规定,不得承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农房,若因其原因致使出现违法建筑,影响较轻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影响严重的,撤销其培训合格证书,并且在2年内不能申请参与招投标。 陈朋说,如今拿着工匠证,帮村民建建房或参与街道的村级项目招投标,一年少说也能挣个七八万,可一旦被限制参与招投标,或者取消他的年审资格,经济收入将大幅度下降。衡量利弊之后,他对此项工作依然十分拥护,因为如此一来,以后村民再来和他讲情分,让他帮忙超面积建房或者超层加建,他都可以一口回绝。 户主完成建房审批之后,工匠就必须严格按照审批面积和图纸施工,如楼层一律不得超过三层,建设架空层,层高不得高于2.2米等,若违规建筑,一旦街道无违建巡查办工作人员发现,或者街道村建办组织验收不通过,上报县建设局后不仅要求户主对违建部分要进行处理,参与建房的工匠也将面临被暂停或者吊销工匠证的局面。“这样于己于人都不利,我们自然好开口说话。”陈朋说,以前讲情面不好拒绝,如今白字黑纸签订了协议,拒绝起来也干脆。 村镇建筑工匠是我县农村各类工程建设的主力军,管控新违建是我县推进创建“无违建县”工作的重点,通过抓工匠管理新违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桐君街道通过让工匠变身违建监管员,使得农村规划出了新面貌。
|
原标题: 农村规划出新面貌 |
作者:记者 何 妤/文 黄 强/摄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