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礼尚往来变了味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12月21日 08:54:14 星期一 |
日前,一朋友向笔者抱怨,一到下半年结婚、乔迁的喜帖就扎堆飞来,一些平日里交情不深的也来“凑热闹”。原打算元旦到周边城市放松下心情,可还没来得及计划,手上就已经有三个“红色炸弹”,眼看着度假休息日即将变成“赴宴节”,这让他感到十分无奈。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我国,亲朋好友间有结婚、乔迁、做寿等喜事,都会张罗酒席宴请亲朋好友,被邀请者自然也会备点礼品登门道贺、聊表心意,以此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但不知何时起,礼钱的数额节节高升,不少人还会以数额的高低作为衡量感情深厚的标准。曾经“礼轻情意重”的喜庆宴席,似乎已被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所取代,而这送礼负担的背后,带来的则是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这让笔者联想到最近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日前,宋樵与几位同学就参加了一场“最尴尬晚宴”,该宴席由前不久才办完婚礼的新郎裴同学发起,受邀参加的4位同学则是当天没去参加也漏送礼金的。入席后,大家都默默地补礼金,事后众人则因为气氛过分尴尬,只能沉默看《新闻联播》。四位被邀请的同学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和新郎联系了。 “礼金白条”、发电子喜帖附银行卡账号、百元礼金挨骂……这些年,因为过于看重礼钱而发生的奇葩事件屡见不鲜。其实,设置婚宴、寿宴等酒席是为了和亲朋好友分享内心的喜悦和幸福,并期盼收到他人的祝福。诚然,礼金的多少本不应该成为计较或攀比的因素,但如今这些宴请早已变了味,而是成了彰显人脉关系、显摆排场阔气,甚至借机敛财牟利的借口,这让不少人,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陷入“礼奴”的漩涡中。 办宴席、送贺礼需讲究一个“情”字,千万别让礼尚往来的传统变了味。宴席还在继续,我们的道贺方式也是时候该变一变了,随礼形式可以多样,表达心意也不必千篇一律,至于礼钱还需量力而行,切不可攀比。唯有如此,才能让宴请回归到情感交流的本质上来。 |
原标题: 莫让礼尚往来变了味 |
作者:■ 叶 晶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