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弱势群体 将“无障碍”进行到底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11月04日 08:34:46 星期三 |
天目路人行道盲道整改前 天目路人行道盲道整改后 先后修复盲道约1000米,开设无障碍通道212个,增设无障碍标志标牌32个 5月25日,本报三版“文明同步 读者同行”栏目刊登了《有了无障碍设施,休闲场所和公厕更完美》一文,读者团们在体验过程中发现县城公园、广场、道路等地设置的无障碍设施比较完善,但也有一些地方仍存在破损、“断头”、拦截、路线选择不合理等现象,这给一些特殊人群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县城几处存在问题的无障碍设施点,查看相关整改情况是否到位。 市民:对整改情况表示满意 10月31日,记者来到县城天目路香草堂休闲会所旁,发现该人行道上的盲道板已经进行整修。“之前走到这里就不能走下去了,现在整改后方便多了。”家住附近的市民徐先生表示,此处由于盲道板不贯通,好几次他发现一些盲人朋友走到该处就会发生尴尬的事。“是呀,那次我看到有个人因此摔了一跤。”在周边经营店铺的老板说,人行道上的盲道板不贯通,对于视力正常的人而言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走盲道的盲人朋友来说可带来不少麻烦,看着他们拄着拐杖摸索走下台阶,心里也提心吊胆的。 “现在出行确实便利多了。”家住附近的徐女士表示,每天早晨,她都要途径该路段到天目溪公园散散步,但之前盲道板不贯通,走着走着就没盲道了,导致她经过此处都得小心翼翼,一来担心摔倒,二来担心自己撞到行人,所以每次出门都要有家人陪同。如今,相关部门将此处进行整改后,她便可以单独到公园转转。 “建设盲道本来就是为了给盲人提供方便,盲道设置不合理只会让盲人出行变得更加不便。”在县城富春路与康乐路交叉口东南角,之前盲道板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让居住在周边的王先生记忆犹新。原来,该地段人行道上的盲道出口刚好在两条人行道的中间,如果按盲道铺设的路线行走,就无法到斑马线,而是直接面向马路,经过整改后,解决了这一尴尬的局面。“还好在这里住久了,家人早就将该处的‘险情’和我说了,不然太危险了。”王先生表示,如今整改完善后,像他一样的盲人朋友出行就更安全了。 11月1日,记者来到县城滨江花园富春江二桥头以南路段,发现之前市民反映的缺少无障碍设置的人行道已进行整改,此时刚好有一位坐轮椅的市民在家人的陪同下,进入公园。“以前到公园得绕一大圈子,有时为了走‘捷径’,只能叫家人把轮椅抬上人行道。” 随后,记者分别走访了县城迎春南路、春江路、体育场路与康乐路交叉口等市民反映无障碍设施存在问题的地方,发现已经基本整改到位。在走访中,过往的市民对整改后的情况表示满意。 部门:继续加大整改力度 “这几年,我县对无障碍设施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但确实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县住建局市政园林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北老城区自迎春路建成以来,先后建设了开元街(改建)、桐君路(太平路)等道路并一直使用至今,虽然建设部门一直对道路使用功能进行完善,但部分附属设施仍不理想,尤以无障碍设施为甚。而对于城南新城区建设,因为规划相对到位,道路无障碍设施基本达到了安全使用的功能要求。但由于近几年来,城市的迅速发展,新城区在高速建设中,导致一些道路设施被损坏,同时道路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要求及建设规范也在变化。 对此,县住建局对各道路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整改,如对原无盲道的人行道进行改造,增加了无障碍通行标志标牌,在新老城区道路建设及改造过程中,加强无障碍设施规划的规范性,满足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要求,至2014年,我县城区各主次干道均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并达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要求。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我们已落实人员对县城各条道路上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检修,并相应增设(支路)。”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先后修复人行道盲道约1000米,开设无障碍通道212个,增设无障碍标志标牌32个。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大整改力度,制定管理办法,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体系,规范建设、规范管理,确保无障碍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真正地做到“无障碍”。
|
原标题: 关爱弱势群体 将“无障碍”进行到底 |
作者:记者 叶晶 通讯员 宋斌 文/摄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