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的启示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6月18日 08:58:19 星期四 |
上周末,北京一间“无人超市”开业后,现场不设收银员和工作人员,来往顾客自助购物。一天下来,有人自觉交款;有人发现算错账后赶回超市补差价;也有人专挑烟酒而只留下10块钱或装满购物袋就走。 原来,这是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组织的诚信测试,以进一步唤醒公众对信用的重视。笔者觉得,无论从出发点来说,还是从公众的不同表现来说,仅用一场测试来反映社会整体的诚信状况,显然有失偏颇。从根本上来说,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互相依托的一种关系,这不是测出来的。 从活动本身来说,北京的“无人超市”面临的受众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杂,加之店内不少商品价值较高,如果完全依赖消费者主观意识来购物,难免出现部分消费者不付钱或者未足额付款的情况,这都在意料之中。换句话说,虽然当前社会整体的诚信意识不断提高,但需要清醒面对的是,市民们在认识、习惯等方面仍有差异,或出于对利益的片面追求,诚信意识仍参差不齐,这样的测试难以达到唤醒公众诚信意识的作用。 “无人超市”并非新鲜事物。在广西、贵州一带,“青菜论把卖,菜摊不用守”几十年间就在街头巷尾悄然运营;义乌商贸城的10元超市,也属于“无人超市”范畴,已成功运营1年多。像这样的“无人超市”,消费者无需排队便可自助结账,既方便了顾客,又节省了超市的人力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 如果不是为了测试而出现,而是市场发展的内在所需,这样的“无人超市”越多越好。当然,如果要让每个消费者都足额付款,就需在提升个人诚信意识、构筑社会诚信体系等方面做不少工作。在这基础上,将这种意识推而广之,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裨益不可低估。 |
原标题: “无人超市”的启示 |
作者:滕晶晶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