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进乡村 圆梦惠民生(四)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12月22日 09:05:15 星期一 |
民生热线记者帮办团服务乡村行32 ![]() “百名畲乡人计划” 传承民族文化 日前,走进莪山畲族乡中心幼儿园,该园5月份购置的30台彩带编织机已投入课堂使用。在区域活动时间,大班的老师会在孩子们面前演示如何操作,加深孩子们对这一传统技艺的认识。“虽然孩子们目前不会操作彩带编织机,但幼儿园开设这样的课程,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传承意识。”家长们表示,他们也十分愿意加入幼儿园组织的互动活动,感受传统技艺项目的魅力。 莪山畲族乡自启动“百名畲乡人计划”以来,除了在幼儿园内设置彩带编织演示课程外,更在小学开设了畲歌、畲语等培训课堂,以此让新一代的畲族人民重新认识畲族文化。同时,该乡还对现有的非遗保护项目及需要传承的传统技艺项目进行普查,通过录音、视频等资料对有需要传承保护的项目进行详细记录,让畲乡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记者手记: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随着时间的变迁,年轻一代会讲畲语、唱畲歌及传承传统技艺项目的人越来越少。该乡启动“百名畲乡人计划”,这无疑为村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民族文化的平台。相信,通过开设培训班、非遗保护项目普查记录等有效举措,必定会使畲乡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并积极致力于畲乡建设。 草龙蓄势待发 文化薪火相传 几个月前,百江镇百江村两亩水稻的稻草就已被早早订下。11月初,它们终于发挥了作用——被制作成一条具有百江特色的稻草龙。 在县文化馆“元老级”工作人员乔关玉一个多月来七八次深入百江进行指导下,该镇十多个有着舞龙基础的村民联合心灵手巧的妇女,开始制作草龙。 目前,草龙已完成龙身的基本轮廓,龙头还有待制作。待全部完成后,整条龙有近五十米长,需要四十多个人舞动。“我们的草龙不同于淳安等地的草龙,预备用三轮车来舞动,大家一定没看到过。”百江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舞龙人员也在选拔训练中,制作人员加班加点,争取让草龙在明年元宵这天翱游蓝天。 记者手记:文化是一个村庄千百年的积淀,是村庄生生不息的根本源泉,赋予其一个不灭的灵魂,使之灵动。稻草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值得每个百江人乃至桐庐人用心守护。保护好这一颗颗分布各地的文化文化明珠,才能聚沙成塔,使整个桐庐的文化熠熠生辉。 专家“把脉诊断” 危桥修复除隐患 大源村是个“多桥之村”,整个凤川街道80%的桥都在这个村,村中不少桥都已经上了年纪,其中,华家塘、潘西坞、东下坞的三座桥出现了开裂、石头流失等情况,需要维修或重建。通过邀请专家“把脉诊断”,如今,潘西坞桥已通过“包底灌浆”的方式维修完毕,东下坞桥在经过严格审定后,最终判定不属于危桥,仍可放心使用。华家塘桥因损坏较为严重,已定于明年进行重建,目前,凤川街道已联系了路政部门,重新制作限载标志,以防止过重车辆在该桥上行驶。 记者手记:大源村有三座破损的老桥,让村民们忧心忡忡。而这三座桥又是华家塘、潘西坞、东下坞三个自然村村民进出村庄的必经之路,必须马上对其做出处理。9月3日,记者前往现场之后便立即联系了相关部门,得到高度重视,9月5日,相关部门便组成专家团前往现场“把脉”。在做完详细诊断之后立即展开行动,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也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法与计划,及时打消了村民的担忧,让村民的出入安全更有保障。 河道整治完工 河净村美民乐 再次走进桐君街道濮家庄,所见的濮家庄溪已全然换了模样。整条溪道不仅拓宽了不少,两岸也都铺上了石块,左侧还用水泥浇筑了一条约一米宽的游步道。溪堤上种植了新绿,或许是刚种下不久,或许是天气太冷,看着有些耷拉,一丛丛地露出黄色的泥土,但依然能看出将来绿意满堤时的美丽。 “开春以后,我和老头子就可以到河边走走了。”家住溪道右侧的虞大妈想和老伴吃完饭散散步,夏天在溪边纳纳凉的心愿已经能实现了。现在她再闻不到臭污水味了,家门前的空地上也种上了绿化。 记者手记:依照约定,一条全新的濮家庄溪已经呈现在了村民眼前。记忆中的黑臭淤泥不见了踪影,原本没有绿化的溪道也有了亮眼的外观,这条村庄中的溪道经过整治,不仅让周边农户远离了黑臭溪,更为他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正如虞大妈一样,推开门就是看得见的漂亮景色。河道整治使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更显眼,“五水共治”让村庄变得更洁、净、美,而记者的帮忙,让部门间的工作开展地更顺利。
|
原标题: 服务进乡村 圆梦惠民生(四) |
作者: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