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用工市场“微观察”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02月23日 08:35:36 星期日 |
![]() “招工难”、“用工荒”……这几年来,这些词语成了很多城市用工市场的通用形容词。那么,这样的情况在今年是否继续上演呢?我县用工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对此,记者特地走访了县人力资源市场、用工单位、应聘者。 “我们跟其他企业可能不太一样,今年是因为要扩大生产,所以春节后需要多招20个左右的技工人才,但到现在为止只招了一半。”在2月21日上午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杭州春江阀门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方女士介绍了企业今年招工情况。从方女士那了解到,他们公司在春节后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类似的招聘会。在应聘的人中,发现还是以本地人为主。公司外来员工的数量并不多,占总工人的20%左右,从今年返回企业的情况看,还是比较好的。不过,技术工对工资待遇要求挺高。因此,公司的技术工工资每年都在涨,基本以7%—10%的增长。 记者从几次招聘会上了解到,一线工人是企业最缺的,有的企业以50名以上的规模在招收,更有甚者打出了“缝纫工有多少要多少”的牌子。“包吃包住”、“季度福利”、“年休”、“春节车船费补贴”……尽管今年招聘企业提供的薪资福利待遇等大都十分可观,但能坐下来填表登记的人却并不多。一家家纺公司的销售负责人方小姐对此也很有感触,她向记者倒起了苦水:“我们公司需要50名车工,上次招聘会报名的只有五六个。现在,年轻人不太愿意应聘这样的一线岗位。其实,我们开出的工资待遇也不低,车工有3000元到6000元了。但他们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要求也都越来越高。” 同样,厂址位于分水镇的一家装饰品有限公司所需的流水线员工也很多。该公司负责招聘的刘主任无奈地说:“有人来问,但一听说是分水,离家远就放弃了。工资也不能说低,一般一线的有3000元—5000元样子,而且是单休,提供住宿。公司还有KTV、电脑房、图书馆等。”这家装饰品公司外来员工人数较多,大概占70%左右。刘主任说,由于外地员工多,流动性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装配车间里年轻人居多,流动性更大。但是,本地人对一线岗位的兴趣不大。这就造成公司的每年都要招一线的流水线工人。 一边企业招工难,而另一边却是应聘者找工作难。这是这几年用工市场上凸显出的一种矛盾。从几名应聘者那,记者了解到,虽然企业有这么多的岗位空着,但这些却不对他们的“胃口”。江南镇窄溪村40岁的卓女士参加了2月21日的招聘会,但却没有中意的岗位。从谈话中,记者得知卓女士其实是名缝纫“老手”,她从事缝纫工作已有十多年的经验。按理说,缝纫工是企业最缺的工种之一,卓女士应该最好找工作了。但是,卓女士却有自己的想法。她说,缝纫工是计件工,太辛苦了,而且有时加班赶货都顾不上孩子。她希望能找一份只上白班,交“五险”,工资在2000元—3000元,且离家较近的工作。 其实,找不到工作,应聘者心里也很着急,但很多人却宁愿选择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不愿去尝试其他工作。今年50余岁的应聘者郎大妈在招聘会上“转悠”了几次,虽然有合心意的岗位,但对工资却不满意,于是决定还是先看看再说。她说:“我一直干家政这块,给老板家烧个饭、送个孩子。去年就2000多元一个月了,但招聘会上家政方面的岗位工作量增加、要求提高,工资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当然,还有一些应聘者无一技之长,文化水平低,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县人力资源市场综合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外来劳动力流入有减少趋势。从大环境讲,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家乡就业的机会大大增加,很多人选择在自己家乡就业,一来可以照顾家庭,二来生活成本低。这样一来,对纯粹依靠招用外来劳动力的企业来说,想要及时招到适合的员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招聘会中,很多企业反映,虽然今年工资有所上涨,但是一线技工还是紧缺。市场现有的技工数量和质量暂时还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与之相反的是,行政文员工资虽然好几年都保持在2500左右,但应聘的人偏多。这跟许多人的就业观念有联系,认为做行政类工作是轻松的、光彩的,而一线工人却是丢面子的事。 |
原标题: 我县用工市场“微观察” |
作者:记者 俞 璘 通讯员 许贵华 文/摄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