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县影院发展引出的思考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12月27日 08:26:37 星期四 |
![]() 美好的生活怎能没有电影?电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精神文化产品,曾经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伴随激励着去无成长奋斗,但随着传媒发展的多元化,电影业几乎陷入绝境。近年来,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攀升,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强,电影业逐渐走出低谷,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也带活了曾经举步维艰的电影院。同时,民营资本也纷纷进入影院市场。顿时,影院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没有硝烟的战争。 影院发展 面临机遇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县级电影市场开始复苏。越来越多的院线和个人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县市级地区的影院建设,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更是掀起了投资县城电影院建设的高潮。 首先,国家政策扶持,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文化产业政策。自2000年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电影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对县级电影业加大了投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同时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启动了实施县城数字影院建设工程。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繁荣,群众看电影的热情不断高涨,吸引大量资金涌向产业终端,一度沉寂的县级电影业开始强势复苏。 其次,县级影院的建设受到民营资本主体的青睐。县城城北的时代影院是于2010年投资1000余万元在原来老影院基础上提升改建的,拥有6个放映厅,889个观众席。但好景不长,一枝独秀的局面很快被打破。2011年,晨光国际影院投资1000余万元进驻县城江南,2012年,位于利时百货大楼投资1000余万元的金球时代影城也张开营业。这两家影院均拥有6个放映厅。过去在县级投资建造电影院,都是依靠政府投资,现在投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有90%的影院是民营企业投资。各路民营资本在县级城市投资影院改造的热情越来越高,县级城市影院建设可谓遍地开花。他们带着先进的经营理念、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经营头脑,率先进入影院建设的行列。他们成为影院建设的有力支持者。他们的带头示范行为,也促进了国有影院的市场观念和意识的转变,纷纷加入到投资建造影院的行列,力争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国有影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盘活资源,把原有的资源作为筹措改造资金的重要载体,根据新建影院的要求,改造成现代化标准的电影院,大大缩短了影院建设的周期,同时也降低了影院的投资成本,实现了县城影院的多功能化、超市化、数字化,有力地推进了县级电影市场的发展。 ![]() 为揽客源 高招频出 日前,在桐团网上时代影院推出了促销活动:“仅售19元,市场价70元的时代电影大世界电影票一张,直接兑换,精彩大放送,2013年2月14号只可观看2D电影!”按这个价格,相当于2.7折,这些做团购活动的电影票都有数百张的销量。 其实,电影市场的钱并不好赚。据了解,建设一个影院最起码也要有上千万的资金。一方是影迷老百姓关于“票价高”的抱怨,一方则是影院在竞争下的艰难生存。老百姓自然希望票价越便宜越好,巴不得花十块八块看场大片;而几家影城的负责人则苦笑置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核定的票价中,片方院线分成占去部分需要上缴,剩下的“毛利润”影院用来支付各种费用。 因此,为了招揽客源,各影院高招频出,纷纷推出了优惠促销活动。用信用卡购买优惠门票、网上团购、充值优惠打折等等,借助这样的促销活动,影院也招揽到了不少生意。促销活动看似热闹,其实平时影院的入座率并不高,有时一个厅里只有一名观众。盈利状况可想而知。但借助大片的攻势,如日前上映的《泰囧》,就让影院赚上了一笔。 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在人流量大的商圈投资影院,正常情况下半年就能步入正轨,而在一个没有人气的地方,培育市场至少需要5年,仅房租、水电、人力支出就能把一家影院拖死。”“看电影还没成为消费者的习惯,如果一个地方只能看电影,而没有其他活动,几乎不可能。”商圈集中了各种吃喝玩乐的场所,消费者逛了街、吃了饭就可以“顺便”看电影。 随着竞争加剧,推出优惠促销活动是必然的。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价格也不可能无限制地便宜下去,毕竟影院有运营成本,比如租金和人力成本,赔本生意没人做。接下去,根据不同时间段,推出的优惠促销活动还会更多。” 说到底,电影院是个微利行业,一些影院低于成本价的促销之路,偶尔操作几次来吸引人气还可以,不过不可能持久,如果形成恶性竞争只会“伤敌一千,自伤八百”。“各家影院竞争拼的还是服务、管理和营销创意等。”专业内士这样认为,影院应该有针对性地拓展观影群体,而不是低价竞争。 ![]() 影院消费 市民喊贵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行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我们看到,走进电影院的人多了,电影的质量好了、种类丰富了,同时票价也是一年一个台阶往上走,3D电影更是要上百元。除了动辄上百元的票价,还有晚餐、交通费、购物等等,看电影又有成为“奢侈品”的趋势。 对于喜欢电影的市民来说,影院看似是越多越好,观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彼此的竞争中取得实惠。但事实上,几家现代化影城的票价差别并不大。不少影迷直呼高票价与的消费能力并不相称,不过让影迷更耿耿于怀的是,“看看现在的电影,几乎只剩下娱乐、商业的功能了,以往的教育功能已经严重缺失了。拿《建党伟业》来说,真正能看懂历史的人有几个?基本上都是去数星星的,第二天就忘了故事,只记得谁谁谁是谁演的了……” “记得县城还只有一家影院时,票价难得降一降。现在电影票的价格总算是降了。”一直以来,电影票价偏高被影迷抱怨。之前票价高是因为电影院太少了,只有1家影院,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又有民营的电影院开起来,票价也就松动了。家住城南的严先生原先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花销太大,跟老婆两个人看场电影就要花上百元,就一直选择在家里上网看。自从县城影院票价松动后,他和老婆隔三岔五就跑去影院一饱眼福。“哪里便宜去哪里看,我经常会上团购网关注信息,上个月则是看了四五场电影,用的都是团购来的票,一张票十几、二十元还是能接受的。”严先生说。而林女士则是新办了几张电影院的会员卡,因为这些电影院的优惠活动吸引了她,“会员可以享受折上折,休息天和家人一起来看场电影挺不错的。这也是竞争带来的好处呢。”如果不打折,两个人看场电影动辄上百元,实在是有点贵! 提前规划 合理布局 3家影院,18块银幕,够用了吗?目前,按县城常住人口15万计算,即每万人将拥有1.2块银幕。而这个数据已经超过美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人均银幕占有数,而近邻韩国,每万人仅有0.2块银幕,日本每万人仅有0.27块银幕。 县城目前的三家电影院,城北一家,城南两家。城北的作为老牌电影院,能够充分满足老城区百姓的观影需求,而在城南,2公里的范围里就布局着两家电影院,虽说在这么小的范围内分布两家影院稍嫌富裕,但随着新小区入住率的提高、商务区的发展,不愁没有市场。 虽说影院市场能当地居民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但投资影院市场也必须考虑市场风险。如临县的富阳只有60万人,但4个月内出现了两个千万投资的影院,如今,这两个影院都出现了经营困难的局面,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到小城市当地的消费实力和习惯。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影院投资前必须要对当地人口总量、人均收入、电影主力消费群状况以及项目所在区域开发商水平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统计测算,合理布点。 目前,一般都是电影院往往是已经装修好向政府申请放映许可证时,政府才知道。投资者如果想开电影院,可以先到县文广新局咨询,以避免盲目投资。县文广局广播影视科负责人陈伟灿认为,影院布局要合理,投资者千万不要扎堆已饱和的地段。新建影院的数量和规模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过度发展也许会事与愿违。 目前,在影院的建设方面国家没有“资质”的硬性规定,虽说提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但一直缺少规范的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只要有资本注入,取得放映许可证等便可建设影院。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影院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民营资本纷纷进入影院投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在加大电影院建设力度的同时,最急需解决的就是规划问题。 肩负重任 走向繁荣 县城城南两家影院是在现成物业的基础上进行装修而成的,依附着一个相对成熟的商圈,一旦和周边的商业相辅相成“比翼齐飞”,就会迅速异军突起,成长为商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桐庐时代电影大世界负责人告诉记者:“影院与周边产业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双方都不可能独立发展。经过发展,周边的餐饮店、咖啡馆、KTV等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但与影院有一环扣一环的紧密联系,也能给影院带来不少客流。”“影城可以增加购物中心人气,而购物中心吸纳客源的强大能力也为影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观众流。”一百货业人士认为,影院与商业是互利共赢的,观众来到影院,可以先在购物中心逛逛,逛街就很容易带来消费;而购物累了,看场电影,吃吃饭,又带动了餐饮业的人气。不管是影院人士还是商业地产人士,都认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模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气。而另一家民营资本进驻利时百货大楼开影院,对于带动江滨商圈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滨江路定位就是以餐饮、娱乐酒吧、购物等为主,影院进驻给商圈带来文化元素,也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对于“影院在商业圈内处于主体地位”的说法,多位影院业内人士表示肯定,影院高峰时几乎可以达到满席,大多数人买完票后会去附近吃饭或购物,然后再回来看电影,所以影院给周边餐饮服装等产业带来的商机是非常巨大的。但业者们更认可的是,电影院还会成长为一个城市文化提升的元素,随着更多的民营电影院走进城市,随着更多的外国大片被引进,影院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地,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力发展县级电影业,不仅将促进县级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对丰富县级城市文化内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观察 现在,不仅仅是桐庐,周边县市乃至周边省区的二三级市场兴起了投资影院的热潮。几乎都是豪华的现代化影城,一个比一个豪华,不得不面对的竞争便成了各影院的“内耗”甚至资产浪费。对于此类现象,笔者认为应该提高影院的“准入”门槛,就如中国的足球,火的时候,各行各业的有钱人都会进来掺和一把,等到萎靡的时候,又都撤了。 影院如何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共同发展?从业者应想办法如何将蛋糕做大,培养更多的电影消费人群。笔者认为,由各影院商讨制定行业标准、价格标准,规范市场未尝不是一条路子。国外电影院其实不是靠票房赚钱,利润来源于出售玩具、纪念品、可乐、爆米花等增值业务,中国电影院目前对这一块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同时,影院还要走个性化的品质路线形成特色,做大市场。 要做大电影市场这块蛋糕,需要影片制作方、院线以及所属影院等各方面加大对影片内容、评论等的宣传,让消费者多渠道获取影讯,提起观影兴趣,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新的电影观众群体,靠的不是恶性竞争。比如每周六周日白天的排片,以适合孩子观看的电影为主,还推出电影定制服务,可由周边学校、幼儿园来确定学生团体看电影的时间。“民营影院管理体制上比较灵活,走的又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像定制放映一场电影,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就可以操作。”“电影院是靠影片内容吃饭的行业,”一影院经营者说,希望在各家影院营销推动下,看电影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消费,而不是靠低价来吸引眼球。 如果影院市场饱和,优胜劣汰肯定是难免的。虽然现在国家是放开办电影院,各路资本纷纷进入,不过,主管部门最好能有个指导性意见,比如说规定商业区拥有多少人口可配备电影院,两家电影院之间的距离分配,能够指导投资者合理布局,不要无序开发,以免浪费资源。笔者认为,主管部门应下大力分析好市场需求,调研出适合当地的市场的容积量;加大对电影盲区的布局力度,让市、县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全面提高市民思想文化素质,推出一系列举措,促使电影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
原标题: 由我县影院发展引出的思考 |
作者:(记者 叶 凌 黄 强 文/摄)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