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离我们有多远?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07月17日 08:30:19 星期二 |
![]()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读图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在线调查网,对11671位在线网友进行的调查显示,56.0%的人坦言“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远离名著,仅11.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年轻人阅读经典文学原著。
名著遇冷令人忧 名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文学、历史、知识的宝库。但如今不少年轻人,更愿意看电视、上网、去电影院,而不愿花时间细细品读名著。调查显示,仅11.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年轻人阅读原著,50.3%的人表示,很多年轻人是通过电视、电影、甚至电子书接触原版。 在天涯社区的“八卦江湖”版块里,有一个著名的帖子,是网友“黄昏时分的歌声”发起的一个讨论,“世界名著这玩意儿,大多都是很难下咽的,小时候硬着去读实在是罪过啊。很多名著其实都在成年后才看得懂,尤其是西方名著,那些该死的折磨人的语言,诡异的语法结构,读得我想吐血,这几天读什么《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好吧,结构上是有新意,可是一个表情不要写几千字好不好?我快疯了……现在碰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说他读过所有的世界名著,总有几分装的味道。” “七七”:像在我这个年龄段的宅女,天天追网络小说,要我再回去看名著,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读名著既没有看漫画来得轻松没有网游来得刺激,亦没有电视电影来得快乐。 “可鱼”:现在的青少年们,生活中的选择很多,即使会看书,也大多是从排行榜上挑选“独领风骚”的新书;还在求学的孩子们,课余时间也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充斥着,没有时间去看经典名著,即使有也是老师推荐的各种名著精简本,很难真心去阅读。 “快餐时代”少阅读 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不读名著?调查显示,56.0%的受访者坦言“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习惯看电影电视,而远离名著;42.9%的人认为是时代或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理解困难,没有共鸣;40.4%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没耐心读。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永认为,导致青少年不读名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快节奏的学习和较强的生活压力下,艰深而量大的名著得花很多时间才能读完;二是整个社会风气浮躁且功利化,很多人想了解能马上解决眼前问题的信息,阅读名著可能不会起到那么直接而快速的效果。 从实际看来,类似《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已被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这使得现代人更喜欢观看“文化快餐式”的电影或电视剧,而不愿意去阅读文学文本。此外,现代人也对文学名著存在误解:名著离今天的生活太遥远了,读了它们也没什么用。 “浅妗”:我曾尝试阅读名著《红楼梦》,但以失败告终。《红楼梦》是我读书史上的奇迹,做了数次挑战都没能读完:第一次读了开头,便被对仗工整的文言文打败,放弃;第二次,老师规定要读完这本书,还要写评论,于是找了本白话文版阅读,读到三分之一,放弃,后来评论也是网摘的;第三次,看着电视上在演电视剧《红楼梦》,心血来潮决定要攻下它,但读到一半时,眼睛开始关心电视剧走向,忘记了读书的初衷……一直到现在,我也是没能看完原著小说。 “水镜虚”: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直白易懂,大家都习惯了,谁会回去看叙述艰涩的陈年旧事的名著啊?国内的古典名著还好点,毕竟从小到大多少有些了解,那些西方名著小说的叙事方式我们真心不习惯啊。现在想要看的小说,网络上随便找一下就能下载,还方便随身携带,总比每天捧着一本厚厚的藏书舒适吧?没办法,吃惯了“快餐”,虽然知道没啥营养,但早就适应了快速阅读,越发没有心思触碰名著了。 让我们都来读名著 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流行性,第二是经典性。当今受追捧的青春读物可能具有流行性和影响力,但这些作品的经典性还有待历史检验。当代文化肯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新经典,但新的经典到底是哪些作品,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其实现在的人们并没有深入到文学名著的内部,仅仅知道其表层的内容或一鳞半爪的东西,并没有抓住名著的精髓和本职。另外,文学名著培养的主要是人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操,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想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合实际的。诚然,电影、电视剧对于普及、传播古典文学名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想要了解名著的人来说,这绝对不能代替对于名著本身的阅读。 当然了,无论哪个时代,年轻人都不应当远离名著;而要让习惯于读图的年轻人爱上名著,并非是个无解难题。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学校着手,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对年轻人的引导工作。比如,阅读课上,老师可以选定一本名著,让同学们分段朗读,在读完若干页数后,停下来进行讨论;然后,再读下去,直到把整本书全部读完。如此坚持下去,一学期就可以读完不少名著。 而对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阅读更靠自身。在对一些名著的语法、语言不太理解的情况下,如果是文言文的中国古代名著,可以选择现代名学者翻译的白话文译本,碰到不解的难题,也可通过网络找到答案。 作家高尔基这么解读为什么要读书: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其实名著中蕴含的渊博学识,值得现代人静下心认真学习,学习其中的文化修养。定期阅读名著,能给心灵带来震憾与冲击,满足与幸福;而所有这一切,都会极大地促进一个人心灵的成长,让一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情感更丰富,胸怀更加宽广…… |
原标题: 名著离我们有多远? |
作者:记者 叶 钽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