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躬身细问百姓事 ——桐庐“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见闻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02月24日 09:05:50 星期五 |
新年伊始,桐庐县开展“基层走亲、新春暖心”活动,掀起了一股“进村入企、服务基层”大走访活动的热潮。 领导干部轻车简从,带着简易的行李,全身心沉下去,驻村入户,白访夜谈,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主动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展调研,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批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实际问题。 县委书记让村民喝上“甘甜水” 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村委委员叶根兴记得,那天是1月11日,深夜11点了,可村民雷土星家却还是挤满了人。 原来,履新不久的县委书记毛溪浩继到革命老区新合乡蹲点调研后又来到了该民族村走访。 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自带一床被子、几样洗漱用具……县委常委带头,县四套班子领导会同相关干部根据各自安排,自带铺盖,进村入户,与群众促膝交谈,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山村的夜,湿气浓,挺冷。可大家谈兴正浓,围在毛书记身边,你一言我一语。 “我希望村里能够建设更多的林道,方便毛竹、竹笋的运输,提高收益”; “我希望村里能够建设一个旅游景点,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住下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毛书记一边听一边记,不时插话,进一步详细询问。“我不敢说能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保证这些事情我都放在心上了,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我也会始终关注。” 临近结束,毛溪浩的一席话语,让现场的各位吃下了“定心丸”。 去年9月动工的引水工程,要沿崎岖山路铺设水管10多公里,预计今年3月底前完工,解决10个生产组867人的饮水难问题,可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毛书记当场拍板:水是生命之源,一定要重视山民的用水问题。回到县城,毛书记立即与相关部门协调,目前当地水利部门划拨的20万元水利专项资金已经到位,水管也已铺设好,工程推进顺利,预计下个月就能圆满完工。新丰民族村的村民将再也不用为喝水犯难了。 针对戴丰自然村的古村落保护打响旅游招牌,毛书记还鼓励村干部多出去走走看看,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建设民族风情村。 走访过程中村民反映的其他问题目前也已经交办给有关部门逐一解决落实,并且以点带面,相关“三农”政策正在调整完善。 县长帮村民修建“致富路” 桐庐县百江镇是有名的板栗之乡,山高坞深、溪涧纵横,适合发展林业。但因为地处偏远,各项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 今年1月10日,桐庐县委副书记、县长方毅到百江镇双坞村,住进了农家,在村民家和村干部、村民一起座谈。 当晚的座谈会,村民们希望能尽快建设“双坞—联盟”联村公路和双坞毛竹基地节水灌溉项目。 双坞村现有通向外界的道路弯多路窄,不仅限制了村里的毛竹外运,还因为弯道多,视线受限,曾多次发生意外。建一条宽阔的道路成了双坞村民的迫切愿望。 双坞村有1500多亩高山毛竹,是村里的重要产业。由于水利设施缺乏山下的水源无法及时送到山上,毛竹灌溉受到较大影响。为增加收入,村里也希望能获得专项资金,用于对竹园实施喷滴灌技术。 方县长听取了村民意见,第二天又一早去实地调研分析,很快拍板支持该村开展建设以上两个项目。 下个月,“双坞—联盟”联村公路就要开工,预计今年9月即可完工,双坞村土特产很快就可以源源不断运向山外。 “翘胡子”攀上了“外婆家” 桐庐有个“翘胡子”,叫徐松言。 他在江苏常州做了10年的蔬菜生意,后来回桐庐又开了13年的饭店,四年前,他又改行,投下几百万“血本”承包了500多亩土地,在桐庐县江南镇凤鸣村办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种起了蔬菜。 眼看着最难熬的前3年过去,2011年5月,包心菜价格跳水。徐松言种下的150多亩包心菜,都成了“伤心菜”。“几百吨的包心菜没人要,当时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后来,县农办的领导闻讯后马上就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答应帮我想办法。” 经过牵线,徐松言的包心菜以每斤两三毛的价格卖到了本地的养猪场。“虽然还是亏本,但能收回来点也好啊。”他说。 徐松言说,农办是他的“娘家”。 为了徐松言建无公害蔬菜基地的事,这个娘家可没少操心。今年,娘家人还提前给徐松言出了主意。“他们让我把种植蔬菜的品种多样化,免得再出现像去年那样的情况。另外,他们还给了政策,鼓励我建大棚,搞反季节蔬菜。”徐松言说。 更让他高兴的是,在县农办的牵线下,杭州著名的餐饮企业“外婆家”有意向与他签订蔬菜供货协议。 |
原标题: 杭州日报:躬身细问百姓事 ——桐庐“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见闻 |
作者: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