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深澳古镇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6月19日 08:45:28 |
周六清晨,爹载着我们一家,驱车前往深澳,一访这新时代下的传统古镇。 一下车,暑气便扑面而来。但一望见古镇门口那滑如平镜的水塘时,心顿时平静了,身体也似乎凉快下来。步入大门,我们就这样走进这古镇。 进镇门,沿池塘边往里走,申屠氏宗祠赫然入目,申屠是深澳最古老的姓氏。进入祠堂,环顾四周,堂中两侧布满了展板,引经据典地介绍着申屠氏历数千年的兴衰变换,简单的一个姓氏顿时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过中庭,入正堂,堂顶高挂一匾额,上头镌刻着四个镏金小篆,内容无以辨认。匾额一侧挂一木框,裱着申屠氏自古以来所有百岁老人的名单。下面附了两行字:“改革开放前,申屠氏从未出过百岁老人,此之后才有。”我不禁感叹国家强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联系之大。 出宗祠,向里走,便见怀素堂——一个承载着深澳几乎最精华的木雕艺术的地方。跨过门槛,堂体古朴,中堂天井光亮,似“口”字形,底下水渠如一“回”字,水渠四角植四株唤不出名的乔木,苍翠欲滴。这水渠的排水口并非铁质窨井之类,而是一块镂空的石板雕。这石雕不过一书大小,其上却细刻了双鱼出水嬉戏的场面,细看那鱼身,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鱼鳞布得满满当当,历历可数。正当我在细数之时,我爹让我抬头向上看,我支起身子,定睛一看,注意到那灰墙黛瓦下的木质斗角。爹说,那叫雀替,是布置在梁杉交互处的装饰品。那倒三角状的木雕不过尺把长,却刻上了细致入微的神兽、鸟花虫鱼等。仅仅两根柱子,便留有了八块雀替。“做一块就得半年工夫。”我爹补充,“榫卯结构,契合得很完美,技艺已失传,现代科技还原不了!” 我若有所思,环顾那门上、窗上、桌边的木雕,个个栩栩如生,内容丰富,人物情态各异,手一摸,同上了蜡一般,凹凸有致,这数十幅木雕,无一不是匠人们的心血。 出怀素堂,见左侧一坳口,我爹说,那唤作“澳”,是贯穿全镇的水利系统。这澳下沉于地下,很深,故有“深澳”一说,我恍然大悟。 深澳古镇,历经岁月依然熠熠生辉。离开时已近黄昏,余晖斜照,给古镇镀上一层金色,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回望,不觉恍如隔世;离开,满怀恬静。 华师桐庐学校八(5)班 金子涵 |
原标题: 寻访深澳古镇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